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艺术探讨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04 15:53:47 更新时间:2014-03-04 15:14:47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然地、充分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世界蕴藏的丰富情感,急于表达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这就需要老师讲求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引导,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摘要:很多幼儿天生喜欢绘画,绘画能反映出孩子天真的本性,能表达出孩子对事物的想法和情感。老师应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文章介绍了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艺术
一、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常规
小班是孩子从家里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此之前都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培养。小班孩子刚入园,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常规习惯较差。例如:每次绘画活动刚开始,老师在交代时,大部分的孩子就早已把绘画盒子打开,两手抓满了油画棒急切地等着作画;还有一种现象是:一根线条没有画出,油画棒盒子内早已清空,趴在地上捡油画棒的忙得不亦乐乎,要么就是将油画棒上的纸撕得一丁点不剩,丢得满地都是,活动结束后的桌面、地面一片狼藉,小朋友的手、脸也变了样,这种现象在开学初更是见惯不惯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开展好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做法,每一次绘画活动前都与孩子们进行常规谈话。如:怎样珍惜和爱护自己的油画棒,画盒子里有许多油画棒,整齐地排好队,五颜六色的画棒很漂亮,告诉孩子要学会爱护它们,需要的时候要一支一支地拿出来,用后要轻轻地送“回家”,运用拟人化的语言使孩子们记忆犹新,并能较快地学会取放油画棒,也能很好地爱护自己的油画棒了,通过不断地强化,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已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二、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将绘画教学游戏化
绘画教学中,运用趣味性语言及游戏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小班的孩子更有效,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好模仿、好动,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凡是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语言,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所学的知识。如:画小鸡我是这样说的:“可爱的小鸡身体圆圆大大的,脑袋圆圆小小的,大圆小圆碰碰碰,碰在一起拉着手,圆圆头上画眼睛,小小嘴巴尖又尖。瞧,它们急着找虫吃,快快画上小腿脚,小小腿像小飞机,画好了小鸡就去捉虫吃。”孩子们在趣味性语言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绘画中,他们全身得到放松,心理压力也大大减轻,我在教他们绘画的时候,总鼓励他们边讲边画,无论是老师在范画,还是幼儿作画都是如此;又如:画“西瓜”,我是和幼儿一起画,鼓励幼儿说出:“大西瓜,圆溜溜,穿上绿衣裳,扎着金丝辫,涂上颜色更美丽。”每到涂色时,孩子们会积极地和老师互动:“涂涂涂,涂呀涂,一笔一笔慢慢涂,不要涂到线外去”。就这样,孩子们边说边画,很快一个大西瓜就画出来了,孩子们看着画好的西瓜还在兴奋地交流着:“看,我画得西瓜又大又绿,老师会夸我画得好。”“我画的西瓜可甜了,画好了,我要送给好朋友吃。”
三、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兴趣,而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虽然幼儿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是浅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儿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掌握绘画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另外,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除了涂涂画画外,还进行其他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四、运用多种材料,从视觉角度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所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轻松获得成功,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等。如在印章画“喂小兔吃青草”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同的小棒棒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小兔的周围,一棵棵小青草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喂小兔吃青草,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五、运用游戏的口吻评价幼儿作品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注重游戏化的评价过程,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评价,不追求完美,评价的目的不是选小画家,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们相互间的欣赏评价。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进而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因此,每一次的作品讲评,幼儿都充满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