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记忆规律完善韩国语教学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39:50 更新时间:2011-02-26 10:39:50
摘要:知识记忆是知识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认识记忆规律,科学运用记忆规律于教学实践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记忆规律,韩国语教学,应用
知识记忆是知识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利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巧用遗忘规律,科学组织教学
按照信息在头脑中停留时间的长度,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韩国语学习中绝大部分知识都需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对于遗忘发展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实验,于1885年得出了著名的、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关于人对机械记忆的遗忘规律,如下表:
从表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对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韩国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遗忘规律组织教学,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合理设置课堂环节。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记忆规律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五个环节对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很有帮助,即课堂总结、作业巩固、课前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信息储存的头两天是遗忘的高峰期,通过课堂总结、作业巩固和第二天的课前复习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再现。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则帮助学生将记忆长期保持。
(2)适当集中,反复循环。
当前的中学韩国语教材词汇多、阅读量大,教材不是以语法知识为主线编写,语法知识的出现很零散。如果对于出现的新词和语法处处都讲,则不利于课堂交流活动的展开,更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反复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敢于取舍与重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的方法,即每个单元先集中词汇和语法教学,然后再根据教材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对这些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呈现与运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不仅有利于学生预习新课,更有利于新知识在反复的运用中得以巩固。
(3)科学布置识记任务,适时检测。
韩国语学习的识记任务相对其它学科更多更重,教师应科学布置识记任务并适时检测,以督促学生根据记忆规律进行复习。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记忆规律,指导他们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学会运用多种复习方法。例如,布置单词识记任务,在集中学完一个单元单词后(假设为50个),教师应强调第二天就对单词识记进行检测,这样可提醒学生当天进行复习。教师第二天可对少数几个难记的单词进行检查,并再次强调五天后再对单词识记进行检测,这样就提醒了学生对单词进行长期记忆。
2根据记忆影响因素,优化课堂教学
(1)优化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记忆的对象总是一定的材料,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对记忆效果有很大影响。当新内容较多时,教师应注意分组分批进行,例如集中识词时,若新词为60个,则可分为三组,每组20个,把一节课分为三段,每段学一组词。分组进行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减小记忆压力。就记忆材料性质而言,系统性、连贯性强的材料比系统性、连贯性差的材料记忆效果好;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易记,也就是说理解记忆效果好;直观形象材料记忆比文字记忆效果好。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删繁就简,以帮助学生减少记忆负担,提高材料的条理性与系统性;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对比讲解,分析其异同,在讲解新知识时巧妙建立各种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讲解过去分词的用法时对比现在分词的用法,加强学生对两种语法现象的理解;课堂上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把课文文字转变为头脑中的具体情节、形象,这样就使记忆材料变得简单易记。
(2)提高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记忆的效果受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的制约,也就是说,有意识记忆比无意识记忆效果好。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让学习者明确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其次,课堂上要维持好课堂秩序,使学生精力集中,讲到重点、难点时,应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便提高识记效果。此外,应对已学内容提出长期识记任务,这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长期记忆。课堂上如果有时间给学生识记,则应提出具体的,并且许多学生都能达到的识记目标。例如,给学生六分钟读一小段新对话,则应强调六分钟后看哪位同学背得好,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记。
(3)促进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是提高记忆效果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一个实验中,分别让三组学生用下面三种方式识记10张图片,即只看视觉识记;只听听觉识记;既看且听视听结合,结果发现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因此,在韩国语教学中,采用视、听、读、说结合,可提高记忆效果。同时教师也应告诉学生,记单词时应眼看、口念、手写、脑记同时进行。
(4)巧妙减少记忆干扰。平时生活中我们应有过这样的体验:假如听二十个人作报告,我们记得最清楚的往往是最前和最后的几个人,这是由于记忆的干扰规律,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造成的。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中间部分的记忆由于受前后两种干扰因而保持较差,始末两端的记忆由于只受一种干扰因而保持相对较好。根据这一规律,一方面,教师在课堂复习时应先复习重点、难点,因为此时学生的记忆不受前摄抑制;每堂课结束前要对本堂课的重点难度进行整理归纳与回顾,此时学生的记忆不受后摄抑制,记忆效果好。另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习者在每天早上开始学习的那一时间段,如早读,或晚上快结束时的时间段,如10至11点用来记忆或复习最难记的材料,因为这两个时间段里,记忆只受一种干扰。另外,在学习中尽量避免长时间学习某一科目,而应文理适时交替(每一小时或两小时交替一次)也可减少干扰。
总之,认识记忆规律,科学运用记忆规律于教学实践将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6-196
[2]戴正南,黄光远.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3]于林杰.中国的韩国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国语教育,1996,(53):143-15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