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论文温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07 15:45:09 更新时间:2014-03-07 15:30:09
灰霉病主要侵染的是番茄花器,对幼果造成伤害,使得其果实软化,逐渐萎缩、腐烂。幼果的表层会产生密集的灰色的霉层。由于幼果附着于茎部,导致茎部也开始腐烂。一般灰霉病在温室的蔬菜开花时就有可能会发生,而花和果实的发病几率最高的时段则是在盛花期和果实开始壮大的时期。在进入冬季,尤其是到了12月份到一月份期间,是灰霉病发病的高峰期。另外,四月中下旬也是其发病的高峰期。
[摘要]番茄灰霉病是在低温和高湿环境下易产生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侵染目标是番茄的花器,受伤害最大的主要是第一果穗。番茄灰霉病对温室番茄的正常生产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灰霉病的孢子量很大,因此其传播的速度十分迅速,想要温室番茄能够获得高产,就必须着重对灰霉病的防治。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温室番茄,真菌病害,防治
一、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据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白光温室的湿度比较大,在蔬菜叶面的结露时间会比较长,导致灰霉病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危害更为严重。白光温室内的空气相对于湿度而言是白天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之间,而晚上则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就诱发了灰霉病。大棚内一直有着较高的湿度造成了灰霉病发生并蔓延,在阴雨天气多发的时间段气温会降低,此时防风不及时,湿度加大,会导致其突发并蔓延。灰霉病的发病最适宜温度一般在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属于低温高湿类型的病害。由于灰霉病的发病适宜温度和大棚中番茄生长的适宜温度相像,这就加大了工作人员通过用温度来实现单独管理以防灰霉病发生的难度。发生灰霉病的情况与温室内的时间与程度成反比,灰霉病发生的时间越长,温度就会变得越来越低,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温度能够对温室放风的强度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当温度较低时通常会停止放风或是减短放风的时间,让室内的湿度变高,这促进了灰霉病的发生发展。除了这些之外,栽培密度、施放肥料的用量、灌水时间和灌水方法等栽培管理都有可能会导致灰霉病的传播。
二、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2.1将温湿度调控在不易发生病害的范围内
想要将温湿度调控在适宜的范围内,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放风。早晨在棚内温度超过三十摄氏度之后在开始放风。当棚内湿度较高时,需要尽可能提高棚内的温度,以防止灰霉病的发生。等到温度降到二十五度左右时,在中午继续放风,以保证夜间的温度在十五度到十八度之间。当棚内的湿度达到最高时,躲避掉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尤其在阴天时,午间也要注意通风排湿。
除了放风排湿以外,控制棚内湿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对膜下浇小水、小沟,还有种植畦覆盖地膜以及在操作畦盖上秸秆等方式。其一是采用全膜覆盖的方式,利用微喷灌、膜下灌或者是膜下滴灌技术。在地面进行全膜覆盖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能够降低温度,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一般在定植了番茄幼苗之后,垄面和暗灌沟需要用地膜覆盖。浇灌时主要采用的是微喷灌或者是膜下滴灌技术,能够降低绝大多数的病果率和病叶率。其二是在进行地膜覆盖的同时采用生物覆盖。行间覆盖主要用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温度湿度,还能够提高地温,与此同时,由农作物秸秆发酵所释放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还能够起到增产的作用。
2.2调整植株,摘除病残花叶
摘除残花。灰霉病的最主要的侵染源就是残花。很多由于灰霉病而产生出的烂果都是从残花开始的。所以,残花需要菜农及时的进行清除。除了清除残花外,残留在果实上面没有脱落的还有掉在茎叶上的和地上的也要及时的清除。有些农作物需要菜农进行拾花,因为有的作物的很多花瓣不能进行正常的脱落,与花萼贴在一起。在进行拾花时要注意不能等果实坐住了之后再拾花,否则会容易擦伤果皮,易形成残次果。所以,一般在果实长到豆粒大小就可以进行拾花了。那些掉落在茎叶和地面上的残花要注意拿到棚外去。此外,对于蘸花作物可以通过在蘸花药中添加混合的300倍异菌脲来增加药效。
摘除老黄烂叶和枯枝。摘除老叶、烂叶、黄叶与枯枝是为了防止它们消耗营养。但如果不注意在晴天进行,并在工作完成后喷洒杀菌剂的话,会容易感染灰霉病,成为感染源。
采用正确的方法摘除感染灰霉病的病果和病叶。这需要菜农先用小袋子将这个感染了灰霉病的部位包住或者用打火机烧一下,再进行摘除。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感染了灰霉病的部位在棚中乱放,必须要将这些病残体带到大棚外面去,进行集中深埋处理。
2.3打理并调整植株
在植株逐渐生长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吊蔓、打侧枝。将植株中下部位存在的病叶和老叶打掉。一般番茄在春季冬季间大多采用三穗换头的方法来整枝,在秋季冬季间多用五穗换头法整枝。并依据不同品种严格的控制其播种的密度,降低田中的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2.4除了依靠喷药外,加以熏烟进行防治
很多菜农单单采用喷药的方式来防治灰霉病,往往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越打越重。这是因为农药在杀菌的同时由于较大的孢子量和不严密的喷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病菌的传播;喷药的同时增加了棚里的湿度,助长了病菌的发生与蔓延;在连续的阴雨天情况下,由于不宜喷洒农药,只能任其发展。因此,在喷药的同时,需要配合熏烟。熏烟可以选在傍晚或是阴天,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和发展。
2.5轮换用药、及时进行清洁
现在我们通常用来杀灰霉病的要主要有异菌脲、嘧菌环胺、啶菌恶唑、菌核净等药物。菜农需要轮换用药或者合理的进行复配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治灰霉病。在发病前期、发病初期和发病高峰期所用的药物都不相同,需要分开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在番茄植株生长的中后阶段,要集中处理好枯枝落叶,对土壤进行深翻,采用高温进行烤地以减少土壤中累积的灰霉病病菌,减少下茬植株灰霉病的发病病率。
参考文献
[1]李宝聚,朱国仁,关天舒,赵奎华.节能日光温室中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3,02:26-29.
[2]王朝晖,聂淑艳.寒地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202.
[3]蔡银杰,李均.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田间药剂防治试验[J].长江蔬菜,1999,02:17-18.
[4]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王文桥.温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9-03-14005.
[5]苗锁成,毛晓丽,吕延喜,王学锋.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山东蔬菜,2003,01:33-34.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