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科学杂志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3-17 16:47:12 更新时间:2014-03-17 16:35:11
山西农业科学创刊于1961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载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畜牧兽医等学科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及综合述评等。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山西省科普宣传先进单位
山西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主管单位:山西省农科院
主办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国际刊号ISSN:1002-2481
国内刊号CN:14-1113/S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主要栏目:宏观农业、专题论述、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每篇论文(包括图、表、摘要、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5000字。
2.来稿论文需正确注明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等;各类基金资助项目(来源及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电话)。
3.来稿请按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地及邮编加括号等项依次叠排。然后按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顺序书写。
4.题目要求以最简洁、最恰当的词语构成,一般不超过20字。
5.论文署名的作者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署名一般不超过5人。
6.稿件正文前需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第三人称过去式写法书写,一般不超过3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以及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名(姓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英文的作者单位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7.论文中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内“空白”代表未侧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出现上下或左右栏内容相同时,一定要逐项重复填写,不能使用“同上”、“同左”等字样。文中图需精选,图、表、文字切忌相互重复。
8.文中计量单位一律按国家统一规定,外文字母、符号均需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及位置的高低;公式中的外文字母、数码和数字符号等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可用铅笔标注)。如:溶液浓度用mol/L或mg/L等表示,M、N、ppm、亩、目(筛孔)等已停止使用。1M硫酸改为1mol/L,1N硫酸改为0.5mol/L,ppm改为mg/kg,“目”应换算为孔径(mm)。在一个组合单位内不得有1条以上的斜线,如μmol/(m2•s),不可写作μmol/m2/s。组合单位中不能附加其他信息,如光合速率为25~30μmol/(m2•s),不能写成25~30μmolCO2/(m2•s)。
9.对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列于文后。l参考文献的作者列出前3位,超过3人时,第3作者后加“等”字。不同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①期刊文献:[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如:张红岗,梁全忠,王芳,等.犊牛全混合日粮(TMR)膨化技术及其营养特性[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115-117.
②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刘万才.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5.
③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名[A].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吴玉光,王美菊.不同浓度稀土溶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A].土壤肥料研究论文集[C].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33-35.
④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汤银珠.辣椒再生体系的建立及Bt与Ca—Eif4E基因转化辣椒[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10.来稿请勿一稿两投(如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请在投稿时注明)。
【最新目录】
1.紫花苜蓿高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王文斌,王琳,WANGWen-bin,WANGLin
2.信息动态
3.氮离子束诱变创制冬小麦新种质研究初报任杰成,许瑛,RENJie-cheng,XUYing
4.大豆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童燕,肖敬德,王卫民,张光,李海燕,TONGYan,XIAOJing-de,WANGWei-min,ZHANGGuang,LIHai-yan
5.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在应县的引种试验初报张永芳,周凤,王润梅,张东旭,安志鹏,ZHANGYong-fang,ZHOUFeng,WANGRun-mei,ZAHNGDong-xu,ANZhi-peng
6.氮离子注入小扁豆的诱变效应韩云丽,陈喜明,高克昌,程丹,HANYun-li,CHENXi-ming,GAOKe-chang,CHENGDan
7.李子新品种‘鸡蛋李’的选育及开发应用前景赵海静,赵海山,卞灵娣,王占和,ZHAOHai-jing,ZHAOHai-shan,BIANLing-di,WANGZhan-he
8.不同品种春小麦抗旱性研究杨进文,元建芳,王曙光,孙黛珍,史雨刚,徐敏,陈卫国,YANGJin-wen,YUANJian-fang,WANGShu-guang,SUNDai-zhen,SHIYu-gang,XUMin,CHENWei-guo
9.复配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谷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裴帅帅,王玉国,尹美强,原向阳,黄明镜,温银元,赵娟,PEIShuai-shuai,WANGYu-guo,YINMei-qiang,YUANXiang-yang,HUANGMing-jing,WENYin-yuan,ZHAOJuan
10.叶片在玉米高产育种、栽培中的应用董民堂,闫彩清,孙迪,李凌雨,王学雄,DONGMin-tang,YANCai-qing,SUNDi,LILing-yu,WANGXue-xiong
11.日光温室与露地红玛瑙甜樱桃光合特性比较聂国伟,戴桂林,杨晓华,宋永宏,李静江,韩凤,NIEGuo-wei,DAIGui-lin,YANGXiao-hua,SONGYong-hong,LIJing-jiang,HANFeng
12.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梁素明,王爱萍,任海娥,董琦,郭高明,LIANGSu-ming,WANGAi-ping,RENHai-e,DONGQi,GUOGao-ming
13.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和盐基对玉米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李涛,潘菊梅,齐广平,LITao,PANJu-mei,QIGuang-ping
14.豫北麦区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杨春玲,关立,薛鑫,YANGChun-ling,GUANLi,XUEXin
15.小麦复播蔬菜种植模式研究任君,马慧英,RENJun,MAHui-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