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技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3-31 14:00:29 更新时间:2014-03-31 14:16:28
河北农业科技报道的范围是:农业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
第6届河北省科技期刊经营管理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题论述、作物栽培、瓜果蔬菜、林果花卉、植物保护、新品种、养殖天地、农业信息。
【投稿须知】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技
主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国际刊号ISSN:1674-5329
国内刊号CN:13-1394/S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河北农业科技
现用刊名:现代农村科技

创刊时间:1966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杂志目录】
1.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防范之我见啜惠娥
2.南阳地区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王富
3.行唐县红薯栽植技术钱功武
4.唐山北部地区春玉米缺苗原因及挽救措施陈亚东
5.棉田间作绿豆的几种栽培模式比较张宗桓
6.威县地膜杂交油葵栽培技术要点赵继磊
7.冀中南平原区春播马铃薯生长中常见问题及对策黄自鹏,杨荣轩,方英军
8.邯郸市优质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张文渠,尹玲,郭锦昌,孟祥平
9.黄姜人工栽培技术要点杨晓丽
10.小麦玉米轮作制"四肥五水一菌剂"简化高效技术模式邢素丽,杜金钟,赵志兰
11.棉花苗期遇雹灾后的管理建议张莹
12.最新国审小麦品种"衡136"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张海良
13.春季玉米播种技术建议张跃华
14.汛期农作物灾后补救措施樊冲
15.棉苗滞育原因及缓解方法余宏章
16.冀北地区温室冬春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苏玉梅,石国峰,吴丽侠,寇春会
17.日光温室土壤养分障碍及防治措施刘建萍
18.小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申文科
19.樱桃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何晓芳,刘秋华,王金玉,张娜,王坤宇
20.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刘颖会
21.斜纹夜蛾的危害与防治张全民
22.蒜茬玉米粗缩病逐年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滕世辉,刘士亮,李晓霞,刘洪产,高淑真,李振玲
23.桑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刘嘉彬,张泽勇,李长领
24.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及防治牛静
25.柳树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谢成利
26.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冯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