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论文西藏人才资源主要来源及存在问题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16 09:47:06 更新时间:2014-04-16 09:19:06
人才是什么?至今,国内外对人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国外对人才的理解大多都倾向于能力或人的与众不同的理解。《辞海》中对“人才”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二是指才学、才能;三是指人的品貌。该文章中指的人才是前两种的合并。
摘要:“人才”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衡量其标准已不在是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而是可利用人才资源的多少。本文主要分析了西藏人才的主要来源及这些“人才”在建设西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人才资源,来源,问题,人力资源论文
一、人才的概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人才是“具备了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人”。[1]
二、对人才的评判标准
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也有所差别。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位国家领导人对人才的界定来看,侧重点各有不同。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邓小平提出“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提出以创新为本,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胡锦涛则在前届领导人的前提下,提出人才的四个标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把能力和业绩提到重要位置,并强调人才以用为本,“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的效能”[2]。通过比较看出几代国家领导人对人才的认识由强调贤德,到重视知识,再到侧重知识,最后到以效能为本。
笔者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人才的界定和评判标准可以写在纸上,罗列出各种条条框框,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具体岗位和做出的贡献来验证。
三、西藏人才资源主要来源及存在问题
1.西藏四大高校毕业生
教育是基础,是关键。邓小平同志在1997年曾说:“科研要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3]又于1982年十分迫切地说:“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4]虽然目前的西藏在教育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由解放前以寺庙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发展成公办、民办学校相结合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人才队伍在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数量上得到不断壮大,质量上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看,人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从提供教育的学校方面看,西藏仅有的大学是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虽然为西藏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从历年毕业生情况来看,大多是文科类专业出身,与西藏85%的农业人口及农牧区及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相背离。从国内高校整体水平看,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大学的管理模式上看,西藏的大学与区外高校比,三流学校都算不上,因而从西藏走出的“人才“的水平也可想而知。
从西藏生源的学生方面看,因为最近几年国家对西藏地区的政策倾向,对于西藏的学生不存在就业压力的困扰。因此,西藏的学生大多抱着顺利毕业的态度,拓展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意识极差,即使毕业后有雄心壮志留下来建设西藏的学生,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对建设西藏能做出的贡献也可想而知。随着近几年国内就业压力的加大,虽然不断有内地高校毕业生进藏工作,但是他们选择更多的是事业单位,对于西藏基层甚至企业的发展贡献微乎其微。
2.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
到目前为止,西藏的几个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5000多名有技术、有能力的职业人才。截至2007年,西藏有专业技术人员109815人,占全区人口的3.86%。其中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人员有3340人,仅占全区总人口的0.1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13586人,只占0.48%;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6414人,只占1.6%。但这还远不能满足西藏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继续大力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5]从分布情况看,人才的分布结构也有不合理之处。高级人才大多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与西藏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出入。另外从年龄结构上看,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偏高,40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较小。[6]
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作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职业教育都是珍对技术性的培养,注重实践性,因此应该依托西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程,扩大职业教育的培养人群,以提高劳动力素质。
3.国家采取政策引进的援藏人才
邓小平同志曾经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科技人才一方面很缺,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窝工浪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很严重。”[7]西藏人才资源闲置问题主要出现在援藏干部中,以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援藏干部为例,每位被派来的援藏干部有四年在西藏展现自己的机会,刚到西藏的适应期,虽然雄心勃勃,但是因为对各方面问题了解不透彻而无从下手。接下来的援藏生活中,虽然有心为改善现状而努力,但是又因为种种困难的羁绊而无从实施。因此,虽然国家为西藏的建设派来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一些一流人才难以施展其抱负。加之西藏一些陈旧的管理理念,进藏人才得不到一流的待遇,甚至受管理模式的压制,他们改变西藏状态的远大抱负无处施展。
总之,西藏不仅存在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存在“趋富避穷、进政退企”的人才队伍分布不合理的现象,这对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扩大西藏人才队伍,并对其合理分配利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3.
[2]卢国良.人才要“育”更须“用”[N].光明日报,2010-8-20(11).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3,7:41.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3,7:50.
[5]金巴扬培.西藏自治区中学信息教育状况[M].拉萨:西藏教育出版社,2004.
[6]金巴扬培.西藏自治区中学信息教育状况[M].拉萨:西藏教育出版社,2004.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