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努力创建“绿色幼儿园”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19 09:01:35 更新时间:2014-04-19 09:17:34
近年来“绿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种“流行色”,“绿色”的事物层出不穷,如“绿色思想”、“绿色意识”、“绿色制造”、“绿色生产”、“绿色工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教育”等等,“绿色教育”仅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摘要】本文认真领会了“绿色教育”的内涵和目的,提出了创建“绿色幼儿园”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绿色教育,绿色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1绿色教育的内涵及其目的
1.1绿色教育的内涵。
综观国内外众多绿色教育研究者的理论成果,在对该范畴界定时,大多涉及到两个词汇,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绿色教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教育是指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界定侧重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实践的教育,其实质是通过绿色教育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前景。
广义的绿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包括促进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而且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该内涵涉及到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而的具体内容。我们倾向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园绿色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1.2“绿色幼儿园”的内涵。
绿色幼儿园是指幼儿园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幼儿园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幼儿园环境素养的幼儿园。
环境素质和行为是绿色幼儿园所有幼儿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绿色幼儿园的创建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和途径。绿色幼儿园不仅能使教师和幼儿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幼儿园环境品质得到改善,而且还通过幼儿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1.3“绿色教育”的目的。
绿色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人得到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其中科学理性精神的培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注重绿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科学理性思维能力,并扩展到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从学理的层面上说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的。在幼儿园注重绿色教育,并把绿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甚至扩展到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首先,绿色教育能强化幼儿环境观念,唤醒幼儿的生态伦理良知,自觉爱护和保护周围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都享有生存的权力。绿色教育能让幼儿深刻地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引发“危机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幼儿更加明确“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分量和责任感,培养全球意识。绿色教育可引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欣赏大千世界的纷繁绚丽,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力,达到以美引真、以美导善的目的。
2创建“绿色幼儿园”的措施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同时儿童环境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把我们的下一代逐渐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实在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理应肩负起儿童环境教育的启蒙重任。将幼儿园办成“绿色教育”的基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幼儿园全方位实施对幼儿的环境教育。
2.1培养“绿色园丁”和“建立“绿色管理”体制。
园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和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绿色管理”体制,包括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定期考核制度,如物质循环利用、废物分类处理、绿化校园环境等制度及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好学生。在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办园方向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观念,教育幼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自然的使命感,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享受主义的旧观念。
2.2培养幼儿“绿色素养”和创建“绿色环境”。
培养幼儿的“绿色素养”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幼儿热爱地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控制高消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而要通过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的熏陶,周边环境的潜移默化和幼儿的实践来实现。因此,幼儿园应该营造一种“绿色校园”环境与氛围,如用花草树木装点出充满生机的校园,设置充满人情味的环保警示牌、设置分类垃圾箱、经常举办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栏等,从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环保意识,提倡热爱各种生命、爱护花草树木、尽量少用塑料袋、将垃圾和废弃物分类投放、旧电池投放到指定的回收站等,逐步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
2.3对幼儿园进行全方位的“绿色教育”。
在接触大自然中,让幼儿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宏伟、美丽和神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因素(大气、水、土壤、生物、阳光、温度等)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意识到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将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否则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萌发幼儿热爱、关心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一种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以往进行环境教育,往往把着眼点放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上,这样的教育反而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众所周知,幼儿处于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把这个世界想得很美好,就是身边一根草、一朵花、一块石头、一只蚂蚁都能让幼儿产生非常强烈的探索兴趣和喜悦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多利用大千世界美好事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培养幼儿符合社会公德的生活、卫生习惯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形成将伴随他的一生,也将影响他周围的人和自然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乱扔瓜果皮核、纸屑和随地吐痰的现象,即使是在大学生的教室、宿舍里也是屡见不鲜。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在年龄大小,也不完全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关键在于是否有环境伦理道德观念。事实证明,这一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和影响。的确,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在他们刚刚开始接触环境时,得到正面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意识到:为了自身的健康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为了别人的健康不乱扔瓜果皮核、纸屑和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保持公共场所卫生,不爬不踩桌椅,不乱涂墙壁等道德观念,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玩具,不损坏图书,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
总之,创建“绿色幼儿园”,把幼儿园创办成“绿色教育”的基地,并不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简单地增加几门环境课,而是指幼儿园在办园模式、幼儿园管理、教学计划、校园建设等方面都能体现出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落实到人才培养、教育和保育和校园生活方式的生态转型上,使幼儿园成为“绿色文明”的生产基地和“绿色人才”培养的启蒙地。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