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思考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2:39 更新时间:2021-04-21 10:34:55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思考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徐天琪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向主要就业群体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措施
由美国房利美与房地美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随之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作为全球性的大国亦不能独善其身,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现,而我们每个人,也正在一点点地感受到它给我们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正一点点地改变着众多人的生活,其中就包括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因为就业向来就是经济发展情况的风向标。那么金融危机在我给国经济带来影响的同时,给我国的就业形势带来怎样影响呢?以及如何化危机为转机?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依靠外资和进口加工带动经济发展的地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消费急剧下降,进而影响到我国的进出品贸易,许多企业表示国际订单明显减少,大量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纷纷采取裁员和降薪措施,部分企业甚至因无法正常运转而只好选择倒闭。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但从今年一季度已公布的各省市GDP增长情况看,除个别省份外,大部分省市增长速度只有个位数,沿海地区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经济增速放缓必然会影响到就业,因国内就业人口基数大,绝对数量大,供明显大于求,就业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又一因素,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促发展,保增长,稳就业作为今后工作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两会记者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那么,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就业问题呢?
一、把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上
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超过600万人,加上往届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企业裁减人员,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大军。但去年以来,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招聘意愿明显降低,企业内部降薪、裁员屡见不鲜,缺少工作经验的各类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显然是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据了解,截止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三成。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毕业意味着失业,这无疑给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当头一棒。毕业生就业难只是一个问题的表象,其实隐含着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既有各类学校方面原因,也有企业方面原因,同时也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只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把这些问题放大化了。要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逐步解决。这些措施包括:
(一)努力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改革和深化,经济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因此,必将导致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所以各类学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积极研究和预测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合理的招生专业和规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课程改革,对就业情况连续不佳的专业要停招或者少招。学校应切实进行素质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们的素质,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乃至创业能力。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鼓励自主创业。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就业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确保就业渠道通畅,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合理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对有创业能力和潜力的毕业生给予合理的引导,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用人观,加强校企合作。
用人企业应优化配置人才结构,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佳配置,构建合理的劳动力结构。真正避免一些企业一味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使企业的人才结构达到合理的配置,同时针对职位的需要,招聘适宜职位学历的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在培养人才方面,企业应与学校建立合作培养的机制,企业应成为学校培养成本分担的主体,更多地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
(四)构建毕业生就业政策新体系,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主体,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力的政策导向体系。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自主创业基金和贷款制度,建立毕业生待业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保障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系。
二、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工作岗位
去年下半年,政府启动了四万亿资金来拉动内需,这无疑会给农民工扩大就业提供很好的机会。在当今形势下,要采取“三管齐下”的办法,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给农民工创造岗位,在就业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创造就业机会。如在税收、场地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二)要加强对农民工在技术上的就业培训。做到当地缺什么岗位,就地举办什么样的培训班。目前,我国的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城镇,不但覆盖范围小,而且许多培训内容脱离人才市场的需求。这些因素使得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尚处在萌芽状态。如果有关部门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农民工创业实际的教材,组织有经验的培训人员,筹集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创业培训,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工的创业意识,从而使创业活动形成一股浪潮,其带动就业的功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要尽快解决农民工创业的制度性障碍,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比如,各地户籍管理制度要放开,加大力度,有助于农民工稳定在所工作的城市,放心地在工作地工作,缓解农民工的返乡潮。各地应该将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城镇职工就业问题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城乡就业的统筹兼顾。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除了思维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现象依然严重。在创业问题上,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创业扶持力度不均的根源。再比如,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可以考虑设立“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给回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满足他们创业的资金需求;简化创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尽量免费为他们**各种手续,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对创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也可以考虑按吸纳新就业人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性。
三、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一)明确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责任。将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作为工作目标,建立责任制,吸取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问题。
(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国家制定了专门扶持政策,如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鼓励企业吸纳,提供公益性岗位,并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
(三)就业服务要到位。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量身定做符合他们实际的就业服务方案。凡需要就业信息的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凡需要培训的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并强化动态管理,形成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就业问题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讲话精神的最好体现。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