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2:39 更新时间:2021-04-21 11:27:18
浅谈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
张良贵
新疆北方机械化筑路工程处乌鲁木齐830016
[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加剧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控制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压缩成本、节省开支,保证正常运转。可是人们往往都是在寻求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着重分析现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降低企业巨额的物流成本,对我国企业克服金融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库存、运输成本高
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系统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五倍,所以,我国多数企业的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库存、运输成本高。
2、信息技术落后
我国传统物流经营模式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物流信息搜索、处理及发布;物流技术的引进等环节不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购货、运输、制单主要由人工完成,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物流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加剧了物流的高成本压力,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3、对物流成本分类不清
当前,国内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上,主要是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的费用项目为基础,根据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传统会计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由于这种方法并非专为计算物流成本所设计,再加上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因此很难反映物流成本的真实面目。如订单处理、运输等,大多数企业采用账户划分成本,物流成本无法单独列示。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不仅物流部门无法完全掌握的成本很多,而且,还混有许多物流部门根本无法控制的成本,或是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对于物流成本是什么也十分模糊,弄不清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与促销费用的关系等。
4、物流成本计算混乱
在传统方法上,物流成本的计算总是被分解得支离破碎、难辨虚实。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任何人都无法看到物流成本真实的全貌,了解其可观的支出。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5、缺乏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意识
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由于企业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表达物流成本的数据不能客观反映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很难进行物流成本的考核、分析与控制。
二、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方法
成功的物流成本控制应使物流网络能恰当地为客户服务,并使整个流程中所耗物流成本最少。在追求物流各过程成本最小化时,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般不可能同时取最小值,这样使得综合控制问题复杂化。所以,为了达到或接近整个物流过程的最小物流总成本,就必须在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物流成本综合控制功能。
1、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的物流成本自身也由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子系统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显性成本存在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具体的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和运作过程中,隐性成本存在于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市场反应慢的损失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和损坏的成本。
为了使物流成本控制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需要在现有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物流费用单独核算,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并按物流费用发生的部门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回收物流费等三级科目,对于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物资流动而产生的耗费先汇集到“物流成本”账户,期末时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应由本期损益负担的物流成本,将其从“物流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在利润表中,增设物流费用项目,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这样通过记账、算账、报账,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以揭示物流活动中的耗费,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通过明细核算,做到经济责任明确,提高成本的可控性。
2、合理优化生产物流过程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构件投入生产后,经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及在制品的形态由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搬运装置,在某点流转,又从某点流出,始终体现物流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生产物流基本上是动态的流转过程,在控制本阶段的物流成本时,既要结合企业的供、产、运、销活动,又要考虑利用信息传递把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以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因此,生产阶段的物流成本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制定生产物流计划
2、推行拉引式生产物流控制——JIT生产模式
3、在努力扩大销售的同时,有效降低存货成本
物流成本不是面向企业经营结果,而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的,一个企业对其客户想买什么的信息掌握地越全,越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用于满足这种需求的存货需求就越小。所以,物流成本的大小就具有了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基准的相对性特点。这是物流成本与企业其它成本在性质上的最大区别。对企业物流经理来说,合理的控制存货——既不能损害客户服务水平,也不能使企业因为持有过多的存货而增加成本——就成为物流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存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资金流动和最终的利润率是至关重要的。
4、加强反向物流成本控制
反向物流概念是指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反向物流是传统产品退货、召回制度的扩展和完善,是相对于物流从供应商流向最终顾客的正向物流而言的。物流的现实告诉我们,在供应链的任何环节出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果企业不及时通过反向物流来进行弥补,就会影响顾客和企业利益及企业形象;在顾客使用产品终结报废时,如果企业不通过反向物流对其进行销毁或再循环利用,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企业的形象,制约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应该看到,反向物流是企业树立形象、塑造竞争优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4、在效率化配送的同时,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送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实现效率化配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规模经济和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需双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务水准,且成本相当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务。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5、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最优控制
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连接许多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的大系统。物流成本控制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采购人员根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并汇总各机构订货的商品名称、订货数量,根据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限、供应商的信誉等资源,向指定的供货商下达采购指令。供货商根据网络中心转来的相关信息,及时安排出货。完成交易双方交换的信息不仅仅是订单和交货通知,还包括:订单更改、订单回复、价格变动通知、提单、对帐通知、发票、退货等许多信息。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联结的方式将各种信息传递到总公司、分公司、批发商、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它能处理从新商品资料的说明直到会计结算所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业,可以涵盖整个物流过程。这样,整个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准确、迅速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增加的可能性。它以计算机网络控制为核心,通过设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理想运作模式,不断优化结果,实现物流系统控制的最大效应。
总之,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环节控制和全方位控制,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的控制,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控制,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在物流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去解决。只要企业能够从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立足于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成本”为目标,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可行的方法和程序,就能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水平,赢得更多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姝、张荣华.论物流成本研究【J】.江苏纺织,2005,(2)
[2]张化、施国法.论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J】.江苏商论,2005,(4)
[3]王愧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4]唐秋生、谢如鹤.浅析“第三利润源”【J】.物流技术,2004,(1)
[5]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J】.物流技术,2004,(3)
[6]高前善、邹定年.现代物流环境下的企业财务新观【J】.广西会计,2003,(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