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范文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14 15:05:31 更新时间:2014-06-14 15:32:30
由于当下社会环境和条件的不利,使得传承悠久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受到冷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为各族人民表达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有其十分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其中的唱歌、打击乐器、民族舞蹈可以作为幼儿园的教学资源。民族音乐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形式,有助于幼儿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初步知识,引导幼儿实现审美素质和艺术水平的和谐统一。
摘要:民族音乐作为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时的重要教育资源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收集到的民族音乐资源要有民族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宜性。通过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培养孩子做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幼儿,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一、选择民族音乐的原则
(一)、民族性原则
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幼儿,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发展特点,就是对自身经历的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民族音乐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可以在生活中了解,所以利用民族音乐作为教育资源是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音乐蕴含了其他艺术形式不能取代的独有民族精神和情感,有着传承各民族文化的重任。各族人们由于生活体验和审美趣向的不同,创造出了本民族独特的乐器和别具风格的乐曲,这些对于幼儿熟悉周围环境和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趣味性原则
民族音乐的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这和幼儿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选择民族音乐中的作品时,要符合趣味性原则,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感。这就要求所选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作品表达的内容是幼儿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这样的作品能够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乐趣,更好的激发幼儿潜在的想象力。例如壮族歌曲《花狗仔》表达的是一只看门的小花狗和孩子玩耍的事情;仡佬族歌曲《长大了》讲述的是孩子们一起玩斗鸡、爬山游戏时的欢乐场景。这样的民族音乐素材,充满了童真,也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把这些素材使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可以使孩子们身心愉快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感受,达到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的目的。
(三)、教育性原则
在幼儿时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十分重要。民族音乐中蕴含了各族人民的优秀品格和传统的礼仪习惯,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导教育效果。幼儿时期,孩子们喜欢在模仿成人行为,尤其是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会真实地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所以把民族音乐、舞蹈等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从而达到美育幼儿的目的。在选择民族音乐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作品,这就是坚持教育性的必要性。选择的这些蕴含美好情感的民族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
(四)、适宜性原则
优秀的儿童作品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是社会大环境认同的价值追求是这些作品表现和宣传的主题。现代孩子对审美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幼儿园遵循适宜性的原则,在原有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在将民族音乐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之前,幼儿园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把那些家乡原生态的反映日常生活的民族音乐在音乐结构、节奏和歌词上加以改编,使之适合幼儿传唱。如最能反映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歌曲《敬酒歌》《迎客歌》《送客歌》等,就连歌曲的曲调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壮族民歌风格,但是这些歌曲的歌曲过于复杂,幼儿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们简化歌词,在不影响表达歌曲意义的同时只保留下本土壮语语音的衬词,有利于幼儿理解并接受,同时还能更好的传承原生态的壮族文化。
二、幼儿民族音乐教学内容
幼儿音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唱、跳和打击乐三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三种表现形式又不是相互独立,往往是相互配合,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
(一)、幼儿民族音乐歌唱教学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学里十分重要的一项课程内容,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幼儿唱歌时唱歌姿势要正确,要有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还要经常改变演唱形式,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辅助民歌的教学。每一支民歌都有一定的节拍,所以在教幼儿学唱民歌的过程中,可以一边唱,一边击掌打拍子。这样做可以提高幼儿们的兴趣,使孩子们能够集中精力,唱的更加的投入。在幼儿期,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会迅速发展,有自己做事的想法,这是儿童有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开始。一边学一边做,能够使孩子们思考,自我感悟。所以说,教孩子们民歌不单单是只是学习唱歌,也在教他们做人,教他们感悟求知。
(二)、幼儿民族音乐跳舞教学
1、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对民族音乐舞蹈的兴趣
教师在教幼儿欣赏民族舞蹈时,要尽量更多的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这样才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情感。民族舞蹈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选题材的风格特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也能使孩子们懂得一些舞蹈技巧。
2、创设环境.充分营造民族舞蹈的氛围
为幼儿创造一个的良好的民族音乐舞蹈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感受的到,这样才能为幼儿们创造出更多的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利于孩子们和环境主动地接触,在音乐舞蹈中的陶冶性情,加深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认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情。
让孩子们了解各民族独特的服饰、乐器等,同时鼓励幼儿穿上这些民族服饰,试着演奏民族乐器,在自由、随意的氛围中大胆的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给幼儿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也是他们自我满足的一种需求。同时,这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为这种在幼儿之间的自发舞蹈行为能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也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3、精心选材,充分扩大民族舞蹈的视野
民族舞蹈有着较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传承,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内涵,作为教育资源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但是作为教给幼儿的舞蹈内容,还是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喜好来进行选择挑选。
对于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首先要从感觉入手,让孩子们先自己体会舞蹈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情感,在逐渐加深理解。幼儿们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要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舞蹈,才能更容易的使幼儿理解学习。
4、有效组织,充分表现民族舞蹈美
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所体现的音乐舞蹈美,所谓有意,就是要教师在幼儿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培养锻炼他们的感受力,把感受活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起点。这就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舞蹈教学,改变原来那种幼儿模仿教师,步步跟的被动现象,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序组织引导,理解舞蹈作品中的美,有序就是指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教学过程由易到难,让幼儿在玩中学、游戏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音乐舞蹈之美。
(三)、幼儿民族音乐打击乐教学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学习民族音乐的一种重要途径,而通过开展集体打击乐器演奏的教学,能够培养幼儿听辨节奏和音色的能力,也能起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协调的能力。民族乐器丰富多样,表演形式各有特色。例如:《小看戏》这首东北民歌,主要是由唢呐、二胡和扬琴三种民族乐器进行演奏,曲调欢快、轻松,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倾听和自由探索,试着去发现不同乐器能产生不同的音色,激发幼儿对民族乐器的兴趣。然后把幼儿倾听和体会到的创造表现和乐曲的情绪结合起来,起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让其初步体验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是艺术领域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具有该领域教育相对独立性、完整性的特点,同时又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幼儿了解相关的民族知识,就能使幼儿对民族音乐作品形成全面、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幼儿园在民族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民族音乐融合到幼儿一日生活和其他领域教育中,变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作品内容为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从而在提升幼儿艺术活动质量的同时,还促进了幼儿在感受美、表现美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祥凤.让音乐教学成就幼儿的创新之路[J].江西教育,2010(9).
[2]那宇.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北方音乐,2011(7).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