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发表
所属栏目:美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28 14:54:42 更新时间:2025-01-13 17:25:50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学术与文化中国南方重镇和人才培养南方高地。主校区位于中国现代大都市──广州,校区同时延伸至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同支持下,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人心向学”的理念,突出抓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为培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未来学术精英、行业领袖和其他社会英才而努力,为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学科影响力表现突出:学术影响力进入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数16个,在全国高校排第2,进入前0.1-0.5%的学科领域数7个,在全国高校排第3。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院士13人,长江学者和杰青人数全国高校排第八,千人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高:本科生就业率、研究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主要行业入门考试通过率等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科研能力连续大幅提升:连续三年超过10亿元,2012年科研总经费达13亿元,全国综合性高校排第6。
与一流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走在高校前列: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法国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学院等建立平台和机构。
医科整体实力与医疗规模和质量居全国领先行列:医疗规模在985高校中排前五,重点专科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4位,眼科中心在全国排第1,肿瘤中心在全国排前3,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排第8(其重点专科数在全国排第4)。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包括临床医学教师在内,全校有博士生导师117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478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625人。
有一批著名学者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含双聘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人,国家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1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9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2人。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