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表的刊物影响商南核桃产业发展因素及对策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1-29 13:46:56 更新时间:2015-01-29 13:32:55
农业类论文快速发表的刊物推荐《核农学报》由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联合主办,是报道核技术和生物物理技术在农业和生物学领域应用的唯一学术期刊。本刊是农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摘 要:论述了商南核桃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影响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良种率低、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早采收现象、加工技术滞后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核桃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现状,因素,对策
商南位于秦岭南麓,地处鄂豫陕三省结合部,全县土地总面积23.15万hm2,现有农业用地面积2.2万hm2,荒山1.56万hm2,适合发展核桃产业的耕地荒山1.69万hm2。全县辖13个镇164个行政村,3个社区、1179村民小组,24.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8万人,劳动力6.8万人,境内西合铁路、沪陕高速 、“312”国道和商郧公路四通八达。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0℃,年平均降水量803.2mm,县内平均海拔893.6m。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商南发展核桃产业的良好基础。
1 商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核桃是商南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历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从县情出发,走产业兴县道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产业资金投入,通过建示范基地,抓示范样板,使产业发展与林业重点工程、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大做优核桃产业。经调查,截止2013年底,全县核桃面积达1.6万hm2,总株数720万株,年产量304万kg,产值7904万元,户均0.18 hm2,人均30株,人均收入321元,67hm2以上核桃良种示范基地6个,33hm2以上12个,6.7hm2以上25个,全县有核桃重点镇 7 个,核桃重点村 42个,核桃种植典型大户357个,核桃种苗培育大户 15 户,良种繁育基地 2 个,良种采穗圃2个。目前核桃已成为商南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 制约因素
尽管商南核桃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潜在制约发展因素依然存在。
2.1 部分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积极性不高
由于核桃栽后前期无收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近年来,陕南移民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部分群众又存在小农意识,对发展核桃产业前景认识不清,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核桃产业发展。
2.2 栽植品种混杂,效益不高
商南现有60%的核桃面积是由退耕还林发展起来的,实行的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管理模式,栽植品种混杂,集中连片、良种化、规范化经营大户所占比例较低。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核桃树龄均有40~50年,已进入衰产期,产量低,品质差,其固有品质严重退化,抗逆性差,黑果严重,虫果率高,单产低、商品率差、效益低。
2.3 干旱低温霜冻自然灾害频发,产业遭受重创
受地形影响,商南县属自然灾害高发区。高温干旱,低温霜冻交织。特别是自2013年6月~2014年8月底的14个月间,商南经历了1988年来最干旱的恶劣气候,期间还发生过几次低温、霜冻,给2013~2014年核桃良种建园和核桃幼树生长造成致命打击,2年来新栽植的良种核桃成活率不足50%,使全县核桃产量锐减,2013年核桃减产30%,2014年减产50%。
2.4 管理措施粗放,科技投入低
林农普遍缺乏核桃栽培科管意识,重栽植、轻科管,从整地栽植、浇水、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措施不规范,不到位。新建园有套种小麦、玉米、黄姜等高秆藤蔓作物现象,造成幼树生长缓慢,过早成小老树,挂果树大小年现象突出,产量高低和寿命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掠青采果现象,影响核桃品质和售价。
2.5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商南是国家级贫困县,无力投入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因此,发展核桃产业主要依靠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投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本对发展核桃产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一些从事核桃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存在规模小、效益差、贷款难、风险大,满足于现状,不愿过多投资。
2.6 产业化程度低,品牌优势不明显
一是商品率低。目前商南核桃主要依靠农户分散经营,栽培管理技术差别很大,受经济、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缺乏正规采收、清选、分级、加工、包装,产品商品率降低;二是龙头带动示范弱,品牌优势不强,全县从事核桃产业生产加工的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状态,初级化核桃产品比重大,市场产品竞争力不强。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更新观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扶持核桃产业的各项惠农政策以及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先进典范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干部群众清醒认识到核桃产业发展广阔前景,彻底转变小农思想观念,为发展核桃产业树立信心,提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核桃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3.2 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良种培育和推广
充分利用本县核桃丰富种质资源和科技手段进行良种选育。一是要优化现有良种核桃的品种结构,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二是对10~15年低产树进行高接换种,嫁接改造,以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为主,提高核桃品质、产量、增加效益。如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火热的麻核桃,价格从一对几百元至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不等。三是对20世纪60~70年代栽植的衰老树进行更新复壮,对毫无保留价值的濒死树、小老树、病虫树进行整株伐除,重新栽植优良品种。四是加快良种苗圃和良种采穗圃建设,培育核桃良种苗木和良种接穗。 3.3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克服重栽植、轻管护落后思想,引用先进技术,加大对核桃建园、后期管理的科技投入。一是新建园选用优质良种核桃苗,严把苗木质量关,提高良种核桃的抗旱、抗霜冻能力。二是搞节水灌溉,排涝措施,提高抵抗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三是依据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核桃生物学特性做好除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科管,提高核桃品质。四是改变林下间套农作物的单一模式,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花(药)等林下经济。
3.4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通过招聘具有林学专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技术队伍,重点充实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力量。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科技攻关、科学实验、创新成果,同时要加大核桃栽植与管理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定期对全县林业技术干部和农民技术能手、种植大户进行核桃综合科管技术培训,分期分批选派到省林业技术培训中心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集中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技术,常年向核桃产业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派驻科技人员,制定奖罚标准,促使科技人员亲临一线,现场指导,现场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5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将发展核桃产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核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科技支撑,示范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二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省、市对发展核桃产业项目资金的支持政策。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来商南兴办核桃产业,建立起社会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产业发展机制。四要实行“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补助机制,在原有发展产业政策基础上提高核桃良种繁育、良种建园、科管补助标准。五要充分利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陕南移民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林权流转,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有经营能力的能人参与核桃产业建设。
3.6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树立培育龙头、打造品牌、示范带动战略理念,通过大户牵头,自愿结合、滚动发展方式,加快组建核桃产业协会、核桃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服务体系,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快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加大扶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大胆创新,让企业在品牌中寻求发展壮大,开发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核桃名优产品,不断提高商南核桃名优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收稿:2014-10-22)
参考文献:
[1]周思斌,吴新宏.商南县核桃产业发展与对策[R].第三届商洛核桃节核桃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