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网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策略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07 14:30:10 更新时间:2015-04-07 14:53:08
期刊论文网投稿期刊推荐《素质教育》是以素质教育研究为依托,以大、中、小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它集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资料性于一身,以其新颖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受到教育界领导、专家、中小学管理干部等广大读者的欢迎,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选了“中国期刊方阵”。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最容易识别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在整个危机干预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危机诱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三点策略。
[关键词]期刊论文网,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在多元的社会化思潮与社会压力之下,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如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这已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辅导员作为管理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对于后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的,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外部刺激而对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所产生的一种反应。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这些人或人群平衡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危机诱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
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招生批次的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他们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在生源质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他们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所导致的自杀和杀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李曲波以8所高职院校共1133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被试中有24.22%的学生有中等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的水平。徐媛媛,黄卫明等通过对2250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显示,22.04%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由重到轻的5个因子分别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不及时关注与干预,极有可能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诱因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是人际关系不和谐,如寝室矛盾、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等;情感与性困扰主要表现为失恋、失贞、怀孕、堕胎等;学业就业困扰,如挂科、无法正常毕业,找不到好工作等以及适应不良等因素。大学生人生经验不丰富,当他们感觉到某一事件或情况无法自己解决或无法借助自身以外力量解决时,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危机干预的关注对象: (1)表现异常类,因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如恋爱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2)重大变故、重大打击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个人遭受重大打击而感到困惑者,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房屋被毁等家庭方面,被学校处分、女生遭遇性侵犯等个人方面;(3)身心不健康类,长期身体不适,有睡眠障碍者;(4)困境无助类,由于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者。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一)在班上建立初级预警体系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必须从寝室、班级抓起,建立起完整的危机预警网络系统。我国学者金宏章认为应建立三级校园危机预警网络:第一级为寝室设立的心理问题联络员(健康使者),负责对同寝室其他同学的心理健康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工作,及时向院系必要时直接向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报学生遇到的心理危机。第二级为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系书记等专职人员。他们自身具备较完备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获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第三级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构,负责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治疗工作,特别是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工作。陶立芳,江立成认为应该建立五级预警体系。所谓“五级”指的是学生宿舍、班级、院系、心理咨询中心和学校五个级别。
可见,宿舍和班级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初级机构,在整个危机干预体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在每个寝室中选举性格开朗、热情、人缘颇丰、观察细腻、责任心强、心理素质较好等特征的同学担任寝室心理委员,并依据以上特征选出男女各一位班级心理委员,通过对这些同学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心理学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并具备识别危机学生的基本能力。这些同学要定期向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寝室、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
(二)提高心理危机的评估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准确评估,是危机干预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几个因素去评估学生的危机状态。认知方面:是否存在不合理认知,对自我评价较低、对社会存在消极认知、归因方式不客观等;情绪方面:了解学生目前的情绪状态,如情绪失控、抑郁情绪都要引起重视,并了解其情绪承受能力,如果学生承受能力较低,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干预,直到其情绪恢复到正常范围。行为方面:主要了解学生的行为方面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回避、激进等反常行为,如是否正常上课、人际交往是否和往常一样等。另外,辅导员要学会识别自杀线索,高宏生等的调查发现,大学生1周内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3.18%,1年内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35.3%。而且,调查显示,在自杀死亡者中,约有80%人在自杀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自杀意念。可见,辅导员要学会准确识别大学生自杀线索,第一时间调动求助学生室友和同学,最大限度地收集求助学生的信息,评估其自杀可能性,或者一旦确定学生有自杀的可能,应对学生进行24小时看护,直到危机干预成功,避免意外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技巧
心理干预对于避免危机的发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心理干预类型主要有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性疗法、行为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系统式疗法、危机干预等,危机干预疗法强调干预的紧迫性和干预效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处于危机的人恢复失衡的心理,让其表达出不良情绪及自杀的想法,并帮助其认识到自杀不过是摆脱困境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已,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可以采取认知行为疗法,Tarrier N系统回顾分析28项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总体上有助于减少自杀行为。所以,辅导员应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危机干预疗法等。另外,辅导员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干预技术,如不批判、全神贯注地倾听;感同身受的共情;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技术与心理干预方法的灵活使用,合理应用,对于帮助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同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
坛,2008(9).
[2]高峰, 燕文静.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
心理危机干预[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2).
[3]李曲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
查分析 [J].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6).
[4]吴代莉.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
对策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05. 18(9):
39-40.
[5]陶立芳, 江立成. 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
应急“绿色通道”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高宏生,曲成毅,邢艳菲. 大学生自杀意
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
行病学杂志,2003,24(9):765-768.
[7]Tarrier N , Taylor K , Gooding P .
Cognitive -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uicide behavio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Behav Modif,
2008,3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