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志语境在德汉翻译中的作用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10-21 11:38:30 更新时间:2015-10-21 11:03:28
翻译在交际中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很多人在和其他国家的人沟通的时候都会找一些翻译,当然也有一些专门的翻译人员来做这项工作。翻译的学问也是很大的,本文是一篇散文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语境在德汉翻译中的作用。
摘 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根据语境判断语义。本文通过对语境的定义研究,并对德汉翻译中语义怎样确定进行分析,试图获得对语境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语境,语义确定,德汉翻译
一、语境概念
德国翻译学者库斯茂尔把语境与词义比喻为空气和生物的关系,认为词义的生存需要语境(Kontext)。他说:“语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交际场景和上下文的制约,甚至因语境而生新义。”(王京平:2008)。这段话表明:在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词语只有放在具体的词组、句子甚至文章中才能获得准确的意义。语境就是确定意义的关键因素。
1.语境的定义
中国的清代学者袁仁林在其《虚字说》(1710)中指出,“大抵字经文士驱遣,凡实皆可虚,凡死皆可活,但有用不用之时耳。从其体之静看随分写之,则实为死;从其用之动者以意遣之,则虚为活。用字只新奇简练,此亦一法。然其虚用活用,必亦有上下文知之;若单字独出,则无从见矣。”这是中国第一位提出上下文并论述其作用的学者,在世界上也是最早提出并使用“上下文”这一术语的人(周芳珠:2004)。这段话的白话文大意是:文人在遣词用句时名词、形容词、虚词可做动词用,即词类活用现象。但是具体用法仅从一个词是看不出来的,需通过上下文来确定。
波兰的人类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最先使用“linguistic context”和“context of situation”术语。在他1923年发表的《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一文中指出:“Exactly as in the reality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s, a word without linguistic context is a mere figment and standards for nothing by itself, so in the reality of a spoken living tongue, the utterance has no meaning except in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一个没有放置在语境中的单词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本身没有任何含义。因此,在交际用语中,单词离开了具体语境,是没有含义可言的。)
德语中语境的单词是Kontext,该词源于拉丁文,原意为Zusammenhang(关联,联系)和Verknüpfung(连结,接合),德语词典对释义为:der ein Wort oder eine Wendung umgebende Text,durch den die Bedeutung erst klar wird。意思就是:围绕着一个词或短语的一段文字,通过这段文字,该词和短语的意义才能明确(鉴奇:2009)。
上述三条语境定义的共同之处就是上下文关联。单个字词有很多意思,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上下文才能确定其含义。
2.语境的分类
学术界一般把语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语境指的是字、词、句等前后可帮助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广义语境则包括言语交际的场合、条件,如:说话者、说话对象、说话内容以及说话时间和地点等等。”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扩大语境范围,补充了主题自身(指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它指的是“用于话语解释中的一系列前提。这种语境包括双方的各种期待、设想、信念、记忆等。(王京平:2008):
二、语境与语义确定
单词、词组、句子不是孤立得存在的,而是受到一定的语境制约。在具体的语境中,单词的含义是具体的,唯一的,固定的(双关语除外)。
1.狭义语境
狭义语境就是篇章内词语之间形成的语义联系。简而言之,狭义语境为上下文。
例一:In London haben tausende Menschen, die in vier Jahren bevorstehenden Olympischen Spiele gefeiert. Zeitgleich zur Abschlussfeier der Spiele in Peking versammelten sie sich vor dem Buckingham-Palast, um auf Gro?leinw?nden die Stabübergabe an den Londoner Bürgermeister zu verfolgen.(25.August 2008 WDR)
译文:数千人在伦敦为即将到来的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庆祝。在北京奥运会举行闭幕式的同时,他们聚集在白金汉宫前,通过大屏幕观看伦敦市长接过奥运会旗。
Stabübergabe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接力赛赛跑传棒,在原文中借用此词意指奥运会会旗的交接。根据语境赋予的意思,该词译为奥运会会旗更恰当。verfolgen本意是跟踪,追踪。在语篇中,表现伦敦市民观看交接全程。
语言存在一词多义或者歧义的问题时,通过语境的过滤筛选,可化解矛盾。微观分析和字词斟酌使得译文符合读者标准。
2.广义语境
广义语境包括场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场景语境主要是指语言交际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场合,词语出现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对语义是有影响的。
例二:Ich bin nass. nass可以有两种理解:如果是下雨时,此话可翻译成“我被雨淋湿了”;如果是在炎热的天气时说,此话可翻译成“我大汗淋淋”。例句表明,词义译为何种意思要取决于说话人所处的时间。
例三:Eristtot.“tot”一词从字面意思看,他死了。然而在平时的口语中,这句话还可以翻译成:他累得要死。说话的场合决定tot一词翻译。 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都不可避免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这种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是个广泛、涵盖项目多的话题,衣食住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文化包含。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译者需要对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龙为例,中国的文化崇尚龙的地位,古时皇帝穿龙袍,坐龙椅。今人称“龙的传人”。龙通常具有褒义形象。而在德国,龙是一种邪恶的、残忍的、凶狠的怪物。由此可知,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传达的情感,表述的意思是不同的。总体而言,社会文化语境包括文化规范、国情、历史、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
就文化规范而言,中国的“贬自尊人”的道德理念形成了以职业、职务、职称、学位取代名字和“就高不就低”的称呼原则。如果一个人有多个头衔,则取其最耀眼的那个头衔。例如,李某的职业既是老师,又是负责科研工作的院长,那么则应称呼其为李院长。
例四:Erkl?rung von Bundeskanzlerin Dr. Angela Mer-kel zum Rücktritt von Bundespr?sident Christian Wulff.
译文:默克尔总理对联邦总统克里斯蒂安.伍尔夫辞职的声明。
原文中Bundeskanzlerin Dr. Angela Merkel中的Dr.并没有翻译出来,而是省略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总理和博士两个称呼,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其行政职务。这种省略的翻译表明,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规范因素决定
翻译。
成功的译文,不只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还是一种文化内涵被另一种文化所接受。
3.认知语境
由语用主体的认知水平相关的语境因素形成的语境可称为认知语境。它与交际者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心理能力、审美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在同样的语言语境、场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语境下,人们对话语、言语作品的理解的结果也往往产生很大的差异(周明强:2010)。认知语境关注的是交际双方对交际内容的期望和假设。认知语境的研究者认为交际双方对所谈内容能否正确理解和其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关。
有些同学会把Fachhochschule翻译成专科学校。这种错误的翻译源于,中国学生把该词和中国的大学专科联系起来。在德国Fachhochschule是大学办学一种模式,相对于Univesit?t对科学理论教学而言,Fachhochschule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以Fachhochschule应该翻译为应用科学大学或应用技术大学。
将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并非易事。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原文所处的历史时代,译者的主观因素等。一旦翻译失误,就会引起读者误解和曲解。这就要求译者应特别谨慎,根据具体语境,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一个孤立的词语,就其语义范围而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其语用价值而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就其词典义项而言则具有多重性,语义的确定与语境有着致密的关系。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They regard context as the sole determiner of meaning without which meaning does not exist)。刘宓庆认为:语境是是意义从模糊、游移、不确定进入精确、清晰、确定的固定因素;语境使意义固定(刘宓庆:2001)。
本文希望启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敢于摆脱词典释义的束缚,统揽全篇,洞悉语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直至语义的最终确定,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京平.新德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鉴奇,Kontext对翻译的意义[M].王炳钧主编,《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周明强.语言认知与语言应用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简介:《散文百家》已为旬刊,其中旬刊是《新语文活页》,是一本紧扣教材的语文期刊,以现行 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教材为基础,分高中、初中和小学三部分,半月刊,分为“好书推荐”、“美文欣赏”、“写作天空”、“中高考点击”等多个栏目。面向 全国发行。《新语文活页》的网站已经全面开通——金状元教育 。 网站涵盖内容丰富、操作性强,适合老师查找资料,丰富课堂;利于学生全面复习,查缺补漏;帮助家长了解中高考,辅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