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5:45:58 更新时间:2022-04-06 11:38:31
摘要:随着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经济开发区如何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自身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已迫在眉睫。本文简要讨论了我市开发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目标、定位、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theindustrializationprocessinNorthernJiangsu,thecityEconomicDevelopmentZone,howtoundertakethetransferofindustriesandself-developedregions,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agglomerationbreakthroughisimminent.Thisarticlebrieflydiscussesthecity’sindustrialdevelopmentzoneinthetargetarea,positioning,strategyandotherissues.
Keywords:Developmentzone;Industrialdevelopment;Planning;Research
引言
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加速发展,但距全省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快苏北地区发展,成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第一要务。江苏省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有利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建设投资力度。同时,随着苏南城市产业升级和苏北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以及区域性铁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相继实施,苏北地区积极接受苏南、上海的辐射,参与国际竞争,逐步缩小与苏南的经济差距,进而实现我省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也是江苏省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宿迁经济开发区位于宿迁新城区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开发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区以来,开发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40亿元,形成了“十四纵十一横”的道路网络,水、电、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到位,基本实现“九通一平”。为了更好地服务开发区进区企业,实现开发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有必要对开发区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一、产业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加快工业项目推进,提升产业层次。扎实推进工业立区战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全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升级;以建设苏北最具活力的新城区为目标,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提高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的集聚优势,提高产出附加值。积极应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预留大型项目发展的可能。同时,立足宿迁的河清湖秀,酒都花香,楚风水韵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功能。
远期:在继续保持和扩大现有总量优势的同时,积极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切实把产业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结构升级。同时把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层次作为促进城市繁荣的重中之重。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争取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
2、产业发展定位
开发区要为外资项目设置节能降耗“门槛”,拒绝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三高”行业项目,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的“三低产业”,淘汰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在现有纺织、机械、电子、食品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主动放弃不符合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要求的项目,形成集约开发、集聚发展、集群竞争的产业态势。
3、产业发展策略
(1)依托现有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以实施品牌战略和出口加工为主导,积极提升纺织服装业发展水平和产品档次。
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机械电子、新型建材、轻工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向园区集聚。以大项目和龙头项目为重点,做好产业链项目的引进工作,壮大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依托区内产业优势和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业的发展,构建区域物流中心。以加速人气集聚做旺商气为目标,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全面繁荣商贸服务业。积极扶持发展各类现代服务业。
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
(一)产业调整的思路与原则
1、产业集群式发展,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0年以来,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产业群的竞争能力与产业的性质并无直接的联系,因为在高技术产业里有低技术,而在低技术产业里有高技术,关键是要形成并发挥核心竞争能力。开发区的产业空间调整与布局将遵循产业集群与园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在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载体是产业园区,尤其是具备鲜明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
2、适时推进“退二进三”战略,完善城市功能
宿迁经济开发区现在有大量企业位于北部中心区,其中以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纺织业和新型建材业为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南环路以北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搬迁工业企业进入各自特色园区。腾出用地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特别是不能单纯从经济利益考虑将中心区原有企业迁出后的大片用地全部用于房地产开发,致使城市中心区不适当地增加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增加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压力。城市中心区腾出的土地应当依据城市规划要求,科学合理的考虑新的功能安排,主要用于建设城市公益福利设施、文化教育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或是结合利用原有场地的绿化条件改建为城市园林绿地,以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
(二)产业战略空间布局
根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在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过程中,重点建构了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特色市场等传统产业的新战略空间,而中央商务区(CBD)、电子科技、生物化学、现代物流基地、大型商贸购物城等将是宿迁开发区未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的新型产业战略空间。
1、传统产业的新战略空间
(1)纺织服装产业园
纺织服装产业园主要依托园区主干企业和新招商引进的大企业,利用洋北电厂的输气管道和开发区良好的供水供电条件集聚发展,积极发展非纯印染类的纺织企业,培育和壮大纺织服装业产业集群。
(2)轻工食品产业园
开发区轻工食品产业发展主要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包装业等为主要发展方向。
(3)机械电子产业园
机电产业园将紧紧围绕“机电科技产业”这一发展定位,依托自身优势资源,面向国内外,积极招引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机电产业项目,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创业环境优良的新型产业园区。
(4)新型建材产业园
在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园时,要围绕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大力发展资源利用小、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要跳出现有资源来发展新型建材业,不断做大规模,真正成为宿迁开发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积极发展其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回报率高的系列建材产品,挖掘出优势和潜力,真正把新型建材产业园做强做好。
(5)物流园区
进一步发挥物流产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起到培育物流市场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辅助原有的优惠政策,通过物流设施的改善,吸引生产、流通企业入驻经济开发区,拉动其它产业发展,通过其它产业的发展拉动物流需求,既培育物流市场。
2、新兴产业的战略空间
(1)中小企业创业园
在政策上,对入驻企业除了可享受工业园区现有政策外,还将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入园的企业成长壮大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业园区继续发展。在标准厂房使用上,对资金充裕的实行整体购买,对资金不足的实行以租代购分期付款、长期租赁、先用后租等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基金对其直接提供贷款及贴息扶持,加大银企对接,为企业提供贷款扶持;对入园企业扩能改造和新产品研发项目,努力争取政府技术改造贴息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在服务上,积极为企业提供立项、申报、融资等一条龙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安全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定向培训服务;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指导、咨询、代理等系列服务。
(2)生化科技产业园
努力为科技型生物化学(包括医药企业)建立共享实验研究平台和产品筛选、评价、小试、中试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人才信息、技能培训、融资(特别是风险资金的融通)、政策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平台,促进医药科技型企业的生成、科研成果孵化和创业发展,促进生物化学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3)电子科技产业园
电子科技产业园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加快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为重点,以现已形成的产业配套体系、装备能力为基础,通过加强产、学、研、金融相结合,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推动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升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跳越式发展,从而将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成为有较大产业规模、较好产业方向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集群。
(4)创意产业园
考虑产业发展演进的过程,规划在开发区南环路以北中部结合产业发展的“退二进三”策略,用地置换调整布局安排创意产业园。主要吸引从事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布艺设计、建筑设计、鞋业设计、金融保险、风险投资、法律服务、专利服务等企业入驻。创意产业园坚持以“创意服务创意”的理念,通过搭建完善的现代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提高创意生产效率的灵性空间,营造充满激情和活力、富有使命感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互利互惠机制,为创意的人服务、为创意的组织服务、为创意的活动服务,以此实现激发灵感、催生创意、变现创意,最终达到推进创意产业化、促进产业创意化的目的。
此外,开发区南部区域(船行干渠南部地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和农业发展条件,规划应着力培育生态观光农业和都市型农业,提升农业附加值和地区生态景观效应。
三、建设发展时序
1、近期
先期启动黄河路沿线的纺织服装产业园、机电产业园和物流园区,环城南路以南的轻工食品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开发区大道以南环城西路以东的食品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服装产业园。
2、中期
中期建设环城西路以西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十支渠以西的机械产业园和中小企业产业园。
3、远期
远期发展西部电子科技产业园和物流园区,中部创意产业园,东部的新型建材产业园等。同时,南环路以北至民便河多数工业用地,应随着产业发展和城市开发进行“退二进三”、“土地置换”——将聚集效益最高的城市中心地带让位给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规划建议建设形成混合用地形式的创意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科学出版社,2009
[2].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
[3].王缉慈.现代工业地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范晓屏.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根植性、网络化与社会资本的研究[M].航空出版社,2005
[5].成思危.政府如何管理企业[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
[6].陈玉平.我国原发性产业集群成长机制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5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