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5:45:58 更新时间:2022-04-01 13:05:58
[摘要]高校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委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本文就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问题在如何选拔好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全面强化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以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带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委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真正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成为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笔者就如何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拔好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
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是选好配强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要全面掌握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把那些党性强、有学问、会管理的优秀党员选拔到书记岗位上来,而且要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高校一些干部愿做业务工作不愿做党务工作,存在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人员不好选,轮换周期快,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不足和工作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针对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的特点,必须精心选好配强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要把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同级行政领导大体相当的党员,特别是选择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职称高的党员走上书记的岗位。
1、党性强。这是当书记的首要条件。头脑清醒,政治素质高,善于团结同志,勤奋敬业,不计较个人得失。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创造性地把上级党委的要求落到实处。
2、有学问。这是在人才济济的高校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组织建设落实到业务工作之中的前提。书记有学问,是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或骨干,必定赢得师生党员的信任和拥戴,有利于做到寓教于学习,寓教于教学科研,围绕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开展组织生活,同时可以借鉴学科专业建设的经验运用到党务管理工作之中,生动活泼地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
3、会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光凭热情是做不好工作的。作为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必须首先弄懂弄通党的基本知识,党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积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领会。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科学定位,善于与行政领导互相支持积极合作。要坚持党员教育制度不放松,严把组织发展“入口关”,做好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完成好各项任务,促进本单位整体工作不断上台阶。学校党委也要注意组织定期的培训,通过交流学习探讨研究,不断提高党总支、党支部书记的管理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们的成长发展和生活情况,要按规定妥善落实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应该享受相应的有关待遇。
二、全面强化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工作方针的首要保证。针对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支部组织建设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以教研室为基地建立党支部
如同军队的党支部建在连队有助于加强党的战斗力一样,高校的党支部建在教研室有助于加强党的群众性、针对性、时效性。教研室是该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由于教学科研等业务上的共通性,教研室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在活动的目标、方式、内容上容易达成共识,有助于落实支部工作方针。支部工作直接面对具体人员和问题,便于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找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发挥核心作用。
2、科学设置支部领导班子
设置合理的领导班子是加强支部建设的关键。由于党政领导不协调而导致工作陷入困境是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教研室的管理幅度小、工作十分具体等特点,党支部的主要领导应采取“双肩挑”方式,即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教研室的主任。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使党的监督保证作用落到实处,确保中心工作的有效进行;二是有助于党政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减少党政不协调产生的矛盾,提高管理效能;三是党绩与政绩合一有助于提高党的威信;四是有助于全面统筹工作,克服思想教育工作的“两张皮”现象。
3、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支部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完备的制度下,支部要依靠和运用制度的功能与机制,调节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行为、整顿党内秩序、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全面推动支部建设。支部的制度建设重点一是要完善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二是要完善党员发展与教育制度;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外人士座谈会制度。
4、加快发展优秀教师和学生入党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昭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从改善党的结构和促进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大力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是党组织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党支部的发展新党员的主要对象。在坚持严格标准、提高质量的同时,党支部的发展工作要变“在家等客”为“开门迎客”和“出门请客”,主动找优秀教师和学生谈话,积极培养他们,使其成为党支部的新鲜血液,以增强组织的活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力。
三、以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带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组织生活是学习理论、统一认识、交流思想、总结经验、统筹工作的阵地,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各种原因,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生活不定期、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以及形式主义等问题,致使组织生活的质量与效率不高。如何改进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形式到内容更新和充实组织生活成为当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
1、将支部生活与教研室的日常业务活动结合起来
随着形势的变化,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开展党支部工作已成为必须,因此组织生活关心和讨论的内容应该扩展到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和科技开发、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与教书育人问题等方面。因为拓宽组织生活关心的领域、丰富讨论内容、参与对单位重大问题的论证和决策,将有助于改变以往那种只将组织生活与党内问题或政治学习挂钩的狭隘倾向,从而使党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对中心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使全体党员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率先垂范,而且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成为先锋模范。
2、组织活动要“走出去”和“请进来”
提到组织活动,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开会”,事实证明,单调的活动方式是组织生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校与社会生活的隔阂而变成“象牙之塔”仍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囿于“围墙”之中,高校党员缺乏对生机勃勃的社会改革的感性认识,阻碍了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因此,高校的组织生活必须更新方式,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组织生活增添新的内容,以提高组织生活的效率。
“走出去”,就是让党员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的基层,去参观访问和进行调查研究。高校党员可以通过对改革开放成就的感性认识和优秀党建典型的采访调查,增强现实感、使命感,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借鉴党建工作的好思路、好方法。同时还可以增加党员之间的交流,增强支部的凝聚力,一些“坐下来开会”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不到的情况,在“走出去”的轻松气氛中找到答案。
“请进来”是指请校外的学者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企业家等做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或请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人士参加组织生活,听取他们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前者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深入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重点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难题;后者可以“兼听则明”,了解党外人士对党支部的期望和“旁观者清”的建议,扫除工作中的“盲点”,真正使工作面对群众、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工作,是保证高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以规范的制度,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来考核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充分调动高校各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参与本部门重大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工作、群众统战工作六大类指标构成。考核重点强化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等内容。按照百分制来制定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2、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构成
可以将基层党组织的考评主体及评价结果所占的比重定为:部门党建工作占80%;民主评议占20%;部门工作业绩和特色创新可以适当酌情加分。
3、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方式和程序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方式和程序,是确保考核方案落到实处,体现公平、公开的原则,真正起到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可以遵循以下评价方式和程序。
1)考评工作预告。党委召开会议决定对各党总支进行考评,同时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通知各党总支。2)业绩自评申报。各党总支根据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自评。3)党总支述职。由考核领导小组牵头,召开所在党总支全体教职工参加大会,由党总支书记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4)业绩公议复评。考核领导小组将各党总支的业绩进行公议,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对各党总支履行岗位职责、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特别是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进行公示,深入考核与复评。5)民主测评。分别在部门教职工大会和全校副高职和副处级干部参加的大会上,进行民主测评,由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考核内容印制《党总支民主测评表》。民主测评表由考核小组负责发放、收回并进行统计。对在民主测评中较差票在20%以上的党总支进行重点考核。6)综合评价。考核领导小组在民主测评、复评的基础上,根据考核评价标准提出党总支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初步意见,分为好、较好、较差三个等级。7)考评结果公示并反馈。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领导小组要形成对各党总支年度考核综合报告,作出整体评价,向党委汇报。在经党委同意后,再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党总支。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