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资源的运用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30 14:09:06 更新时间:2018-10-30 14:09:06
摘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然而,许多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教师,面对美术教育活动,往往是一支笔、一张纸蜻蜓点水式的传统作画,甚至迷茫“画什么、怎样画、画在哪”,导致内容单调、方法陈旧、绘画工具材料单一重复、使用方法机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资源、技法资源、工具材料资源的利用,创作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让学前儿童自主地表现、创造自我和世界,达到自由创造和技能训练的有效平衡,可真正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更体现在学前儿童的创作过程中。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资源;技法资源;工具和材料资源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资源——“画什么,欣赏什么,制作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清晰掌握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画什么”、“欣赏什么”、“制作什么”的问题。
(一)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抒发思想感情,寄托希望和理想,表示祝愿和庆贺,或出于实用与审美的需要所创造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价值观,是我们中华儿女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基础部分,在幼儿园进行民间艺术教学,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引入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让他们在幼儿阶段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弘扬传承民间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刺绣、染织、雕塑、戏具(皮影戏、木偶戏)、绘画(农民画、年画)、器具(青铜器、漆器、陶器、瓷器、家具等)、服饰(民族服饰、儿童服饰、荷包、鞋垫等)、玩具(布玩具、泥玩具、竹玩具)、纸扎(风筝、花灯)、纹样(动物纹、植物纹、自然物纹、几何纹、龙凤纹样、祥云图案等)、文字(甲骨文、汉代竹简)、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古代兵器(盔甲、剑等)等。
(二)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如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都可以根据节日风俗创作美术作品。
(三)向大师学画画
毕加索曾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十岁),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但我却花费了一生的精力,学着像孩子一样去画画。”这说明,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就是画画。儿童画的早期经常出现涂鸦的现象,不少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乱画,其实不然,人人都有过涂鸦的经历和绘画创作的欲望。
通过学习大师的作品,利用这些抽象画看图讲述,主要是突破传统用图的局限。通过欣赏抽象派大师的作品和抽象的线条图,学生不仅有看、想、说的积极性,而且还有特别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如梵高的《向日葵》、米罗《倒立的小孩》、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等。
(四)挖掘本土资源
将本土资源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文明的统一,贴
近学前儿童的真实生活。在挖掘本土资源时,既要考虑资源的本土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儿童的要求,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本活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需要从中提取美术元素,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民族的习俗、语言、服饰、文字、建筑等。(五)时事文化以儿童画的形式,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一些时事文化,如世博会展现了中国未来一代对中国未来城市的理想和期盼;冬奥会、神舟飞船等,有助于儿童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技能资源——“怎样画,如何欣赏,如何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只有将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活动技能的培养实现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地提高美术活动的质量。美术技能是创造力、想象力表达的主要属性,可以借助个别特殊的美术技法,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从而使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大胆、灵活、自由的发挥。那么,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技能资源考虑,该怎样画、如何欣赏、如何表现呢?
1.油水分离法——在油画棒绘制的画面刷上水彩颜料或水粉颜料,产生明显的油水分离效果,如蜡染法、蜡墨法。
2.点彩法——用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或水彩笔,在纸上轻击以形成彩色圆点。
3.剪贴法——用剪刀、固体胶、各种纸材,通过剪和贴完成作品的方法。
4.拓印法——在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用油墨或颜料刷色,然后印在纸上,便会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如实物拓印中的树叶拓印、莲藕拓印、鞋底拓印、树皮拓印、指印等。
5.洒盐法——是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表现方法。先将画面的颜色涂好,在未干之际,把细盐轻轻洒向画面,待颜色干透后,再刷去未溶于水的盐末,会发现画中仿佛有无数的雪花从天而降,效果十分美妙。
6.喷洒法——用喷壶或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雾状地喷在纸上。
7.电脑美术——利用电脑、平板等创作美术作品,让学前儿童充分感受互联网中的美术,有重点地欣赏个别特殊技法作品、技法过程等,正确感受美术技法的丰富性。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工具材料资源——“画在哪,拿什么制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指导学前儿童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学前儿童学习、创造的**与桥梁。运用丰富的材料,会使学前儿童产生浓烈的创作兴趣。
学前儿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了解其性质,并能灵活地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美工材料及工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操作需要,实现求异和思辨的需要,掌握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规则和技能技巧,是保证学前儿童创作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能够为学前儿童美术作品中创造力的体现做好铺垫?作为教师,建议进行以下的思考:除了在各种各样的纸上,还能画在哪呢?画笔能用什么样的工具替代呢?尤其是生活中正规性工具材料和非正规性工具材料,该如何使用。
多种材料作画,能较好地打破传统的作画模式,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有一个不同的、全新的定位,使他们知道作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表达的效果是不同的,体验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乐趣。
当然,作为教师,不断地关注新材料、新工具,与时俱进地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学前儿童创作表达、探索个性化的学习,并能用发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美术。把握工具材料,同样源于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文馥.学前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新纲要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改革[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家雄,林琳,吕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汪少英.让美术成为孩子心灵的语言——走出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之误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0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