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所属栏目:市场营销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8 10:57:42 更新时间:2020-07-28 10:57:42
伴随经济转型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工业时代的商业规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即便是行业领军者也已优势不再,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手边资源的资源管理机制,资源拼凑为那些资源匮乏的企业找到了一条现实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出路,以重塑价值逻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入即兴能力和环境动态性两个关键的变量,本文构建有调节的**效应模型,并借助中国17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期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拓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研究范畴的界定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研究范畴界定
1.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在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但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学者们主要基于不同的学科及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展开论述。从结构系统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这一系统由企业的目标市场、营销渠道、资源配置、运营流程、创收方式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1],组织内部各个要素的变革和重组都可能触发商业模式创新[2]。从价值维度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组织如何获取、创造和传递价值[3],主要是企业提出新的价值主张,改变既有的业务逻辑,为企业股东、客户等利益相关者获取和创造新价值的方法。从战略运营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企业层次的战略创新行为[4],在层次上要远远高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业务创新等创新行为,企业需要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5]。因此,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环境,调整或颠覆既有商业模式的内容及结构,重构企业价值逻辑的战略创新活动。2.资源拼凑。“拼凑”是指人们利用手头资源处理问题的一种构建主义思维模式,资源拼凑包含三种行为模式,即资源将就使用、利用手边资源、为新目的而重构资源[6]。其中,资源将就使用反映了新创企业在处理问题或面临机会时不等待最优资源,而是利用现有资源快速采取措施的一种行动偏好;手边资源包含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初创企业的既有资源,还包括初创企业通过社会网络等外部渠道而获取的廉价资源。为新目的而重构资源表明初创企业不会一味地固守资源的本来用途,而是适时调整资源的用途,通过创造性的重组资源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资源拼凑不仅仅是初创企业应对资源约束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即使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成熟企业,资源拼凑依然是高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所以,资源拼凑是企业为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即时重新定义及创造性地组合现有资源的过程。3.即兴能力。Crossan和Sorrenti(1997)认为“即兴”是由直觉引导的自发行为[7],Hatch(1997)认为“即兴”是由一系列行动组合的过程[8]。Vera和Crossan(2005)将“即兴”解释为组织为达到客观目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地使用新方法的能力[9]。Leybourne和Smith(2006)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认为“即兴”是在时间压力下自发性、创造性和利用现有资源的混合[10]。加入了对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考量,Magni(2009)将即兴定义为组织通过自发和创新的方式管理未预知事件的能力[11]。本文倾向于“能力说”的观点,认为“即兴”是在时间压力下,利用现有资源自发地、有创造性地管理未预知事件的能力。4.环境动态性。主要是指环境的持续变化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变革、产品周期更替等外部因素带来的环境动荡,它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权变因素。
(二)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
资源是企业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的核心,但企业掌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拼凑促使企业更关注手边资源的开发,那些原本被忽略和用途单一的资源被重新整合,通过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而突破资源约束的桎梏[12],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资源拼凑并不是旧有资源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资源创造的方式[13],它促使企业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和规划资源用途,并赋予其新的功能。相较于其他企业,善于资源拼凑的企业往往具有更丰富的资源存量,并且其资源也具有更强的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这些特点都有助于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14];同时,企业进行资源拼凑的过程也是一种试错学习过程[15],持续资源拼凑的活动可以改变原本资源的错配状态,突破资源固化不变的困境,使资源始终与企业的创新战略保持动态匹配。此外,通过资源拼凑活动所获取的可用资源不仅包括劳动力、财务、原材料等硬性资源,也可以是顾客、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市场和制度层面的软性资源,采取资源拼凑策略的企业会更多地关注新的交易领域[16],并通过流程再造摆脱行业的“陈规陋俗”[17],进而重塑企业商业模式。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H1:资源拼凑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
(三)资源拼凑与即兴能力
Berliner(1994)认为即兴是在特定的执行条件下,依据未预料的想法对原先的计划进行改编的行为[18]。在此基础之上,Cunha等(2014)认为“特定的执行条件”指的是“利用现有资源”,即兴并非建造空中楼阁,即兴能力需借助物质、认知、社会关系等现有可利用的资源方能发挥其功效[19]。由此可见,利用现有资源是即兴能力构建的前提条件,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是否充分与合理影响着即兴能力的强弱程度,而资源拼凑恰好关注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开发、整合和重构而达到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因此,资源拼凑的三个维度(即资源将就使用、利用手边资源和资源新目的重组)能对团队即兴产生正向的影响[20]。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H2:资源拼凑正向影响即兴能力。
(四)即兴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在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商业环境愈发复杂和多变,商业模式能否顺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关系到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和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时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制定详细计划,先前赖以生存发展的经验也可能因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即兴能力恰是一种以变化为导向的重要战略能力[21],它能够大幅缩短创作与执行的间隔时间,有助于企业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和快速把握市场机会。除“立即性”外,“创造性”也是即兴能力的重要特征,具备较强即兴能力的企业在实施活动时通常会打破组织惯例,转而采取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和新颖性的方案[22]。因此,即兴能力能够改变企业滞后的认知状态,促使企业突破传统惯例的束缚实现创新[23]。即兴能力较强的企业能够快速识别市场机会,即时应对环境中的突发状态,凭借新颖的思维模式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H3:即兴能力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
(五)即兴能力的**作用
根据“资源重构—能力形成—竞争优势”的基本过程逻辑[24],资源的重构是企业确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但资源本身是不足以创造价值的,需要借助各种能力的发挥以现实从资源到优势的转化。资源拼凑是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对企业现有资源整合和重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兴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关键能力,独特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外化表现。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企业对内部有限资源的拼凑行为有助于即兴能力的形成,而即兴能力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识别外部环境,并在短时间内调用有限的资源去应对环境的变化,以确保企业商业模式与外部环境达到动态的匹配;同时,即兴能力内嵌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流程之中,通过反复实践将这种能力转化成特有的经验资产[25],形成独特的资源位势,而企业特有资源存量越丰富,即兴能力的发挥效果就显著,越能促进企业独特商业模式的形成。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H4:即兴能力在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作用。
(六)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环境动态性反映了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速率和不稳定程度。当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时,企业拥有足够时间考察市场、制定计划并按部就班地执行,企业偏好在这种情况下是更为理性的行为模式,缺少详细计划的即兴行为和伴有高风险性的创新项目通常会被企业管理者所排斥。相较而言,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会促使原本成功的商业模式迅速过时,企业需要快速洞察环境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此时即兴能力就有了其用武之地。即兴能力越强的企业思考和行动的时间越短暂,越能快速地洞察市场需求,创造出与当前环境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同时,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也隐含着大量的商业机会,此时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自然就纳入企业的考察范围,那些无法通过即兴能力快速捕获市场机会的企业将无法维持竞争优势。由此可见,环境动态性有助于企业即兴能力的发挥,即兴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与契合会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器。因此,环境动态性越强,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可能越强。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倚赖一定的环境,企业创新战略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内部资源的配置情况,还要考虑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匹配程度。资源拼凑通过即兴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也可能受到环境动态性的调节。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会激发即兴能力的发挥,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大幅提升;相反,当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时,即使资源拼凑活动能提升企业的即兴能力水平。但是,即兴能力的发挥会受低环境动态性的限制,此时由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无法与外部环境高度契合,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将难以大幅提高。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H5: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H6:环境动态性调节了即兴能力在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环境动态性越高,资源拼凑通过即兴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越强。
二、研究设计的设定
(一)变量测量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选取中外较为成熟的量表进行测量,形成正式问卷。问卷题项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计分,其中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者对题项的认可程度越高。1.因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借鉴Pedersen等(2016)开发的量表[26],本文的量表囊括了商业模式创新的9大要素:产品开发、市场识别、资源获取、核心流程、战略伙伴、客户关系、销售渠道、成本结构和创收方式,如“公司专注于开发新的产品和/或服务”、“公司专注于开展新的核心流程和活动(设计、物流、营销等)”、“公司专注于开发新的创收方式(产品、服务、租赁、赞助等)”等。2.自变量资源拼凑。借鉴Senyard(2014)的研究成果[17],本文采用8个题项进行测量,如“面对新挑战时,公司对利用手边资源找到可行方案的能力很有信心”、“在处理新问题或新机遇时,公司会做出行动并假定能找到可行方案”、“面对新挑战时,公司将基于现有资源呈现出来的可行方案整合起来”等。3.**变量即兴能力。借鉴Vera等(2005)所编制的量表[9],本文的量表从“即时反应能力”和“意图创造能力”两个维度来测量即兴能力,共7个题项,如“公司能够立即觉察工作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公司对于未预料到的事件能够立即处理”、“公司会尝试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式”等。4.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借鉴Alexiev(2016)的研究成果[27],调节变量包含“行业环境变化剧烈”、“顾客经常要求新的产品或服务”、“变革在本地市场中持续发生”、“公司所在市场上的产品(服务)数量和种类不断在变化”4个测量题项。5.控制变量。由于企业的一些基本特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源基础和行为模式,进而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水平。为排除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本文选取成立年限、企业规模和细分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行业分布为分类变量。因此,在进入回归分析之前以传统制造业为参照,对其进行虚拟化处理。
(二)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文的样本选择不局限于高新技术行业,也包括传统制造业、贸易型行业、服务业等。调研的地点定位于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参照三个区域的企业名录,通过研究团队成员和相关行业亲友与目标企业建立联系,采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联系、在线发放问卷等形式开展调研。考虑到企业高管对企业战略层面的发展会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文问卷的测试对象均为企业经理及以上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调研时间为2019年7月份至10月末,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7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1,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8.4%。其中,企业年限3年以下的占7%、3-5年占18.7%、6-10年占32.7%、11-15年占22.8%、15年以上占18.7%;在企业规模方面,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占13.5%、51-100人的企业占24%、101-500人的企业占32.2%、501-1000人的企业占18.1%、1000人以上企业占12.3%;在行业分布方面,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贸易型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其他行业分别占比34.5%、21.1%、13.5%、22.8%、8.2%。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信度及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SPSS24.0作为量表信度的分析软件,将Cronbach’sα系数作为判断标准来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α系数大于0.9,表明测量量表信度良好。对于效度的检验,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首先,由表1可知量表的各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7,依据因子载荷计算出各变量的CR值和AVE值。AVE值均大于0.5,CR值均大于0.9,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组合信度。其次,使用Amos24.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由表2可见本文的四因子模型的各指标为,χ2/df=1.115,RMSEA=0.026,NFI=0.900,RFI=0.890,IFI=0.989,TLI=0.987,CFI=0.989,各个指标均在建议值范围之内,且优于其余模型的指标,表明本量表构建效度较好,且4个变量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此外,通过对比表3中各变量的相关系数与AVE平方根值,发现AVE平方根值明显大于任意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变量间判别效度良好。
(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及相关分析
为了检测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是否严重,本文采用被广泛使用的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结果显示所有题项自动聚合成4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累积方差解释量达70.3%,且未旋转前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所有题项40.7%的变异,未达50%的临界值,这表明本文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相关分析通常作为假设检验的前置步骤,通过对本文所涉及的资源拼凑、即兴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商业模式创新等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符合预期结果,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三)假设检验
本文利用SPSS24.0、SPSS中的process插件,通过层级回归、Bootstrap、Johnson-Neyman等方法对前文所提假设进行验证与分析。1.资源拼凑、即兴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直接效应检验。本文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检验资源拼凑对即兴能力的直接作用,将商业模式创新设置为因变量,将控制变量(成立年限、企业规模、行业分布)和自变量(资源拼凑)依次代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4所示。由模型4可知资源拼凑有效解释了商业模式创新29.6%的变异,且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02,p<0.001),假设H1成立。为检验资源拼凑与即兴能力的直接效应,将即兴能力设置为因变量,再将控制变量与资源拼凑依次代入回归方程。由模型2可知资源拼凑有效解释了即兴能力42.9%的变异,且β=0.599,p<0.001,说明两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H2成立。同理,将商业模式创新设置为因变量,再将控制变量与即兴能力代入回归方程,得到模型5,结果显示即兴能力有效解释了商业模式创新23.6%的变异;同时,β=0.381,p<0.001,说明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3成立。2.即兴能力的**效应检验。在模型2成立的基础上引入即兴能力作为**变量,得到模型6,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比较,可知资源拼凑的β值由模型2的0.599下降到模型6的0.303,表明在引入了**变量之后,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直接效应作用减弱;同时,该作用效果仍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即兴能力在资源拼凑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充当了部分**作用,假设H4得到验证。3.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检验。模型5已验证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可将环境动态性、环境动态性与即兴能力的交互项依次代入回归方程,如果两个步骤的实证结果均显著,就表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成立。表4模型7显示即兴能力(β=0.432,p<0.001)和环境动态性(β=0.274,p<0.001)对商业模式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模型8显示在加入交互项之后,即兴能力(β=0.479,p<0.001)、环境动态性(β=0.253,p<0.001)以及它们的交互项(β=0.198,p<0.001)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依然显著,且模型7与模型8的F值均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5得到验证。此外,本文还参照Hayes(2013)提出的Bootstrap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利用SPSS中的process插件,重复抽样2000次,置信区间95%,并采用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的方法将环境动态性分为低、中、高水平三组,区分在环境动态性处于不同水平时,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效应的大小。如表5所示,随着环境动态性水平的提高,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效应值从0.177提升到0.464。这表明相对于低环境动态性水平,高环境动态性水平下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在环境动态性低、中、高三种水平下,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效应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P值均显著,说明不论环境动态性处于何种水平,即兴能力均能显著地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据此,环境动态性在即兴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调节效应得到了验证。在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成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Johnson-Neyman技术分析调节作用的边界条件,该技术能够量化环境动态性的不同取值水平,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效应,并检验条件效应的统计显著区。如图1所示,当环境动态性取值超过2.512时,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条件效应的置信区间在0点以上,说明此时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当环境动态性取值小于2.512时,条件效应的置信区间包括0,说明此时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效应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并非在所有情况下即兴能力都能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影响,只有在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即兴能力的提升才能带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提升。4.有调节的**效应检验。本文采用Preach-er等提出的“有条件的间接效应”检验方法,对于有调节的**效应检验。利用SPSS中的process插件,在95%的置信区间下抽样2000次,结果如表6所示。当环境动态性处于低水平时,资源拼凑通过即兴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间接效应的置信期间包括0;当环境动态性处于中水平或高水平时,资源拼凑通过即兴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间接效应的置信期间不包括0。由此可见只有在环境动态性达到一定水平,资源拼凑通过即兴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间接效应方能显著;同时,判定指标INDEX值为0.108,置信区间为[0.013,0.200],不包括0,这表明环境动态性能够调节资源拼凑在即兴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假设H6得到验证。至此,本文所有假设均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基于17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本文运用资源基础观、能力理论和权变理论构建了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框架,重点关注了即兴能力对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机制,以及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对这一**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资源拼凑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前因,通过资源拼凑所获取的资源包含了一切可利用的既有的内部资源和廉价的外部资源。(2)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影响会通过即兴能力的部分**机制起作用,此时资源拼凑就不仅仅是单一的行为或过程,而是升级为一种能力,以便企业应对在创新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情况。(3)环境动态性强化了即兴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同时能够调节即兴能力在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效应。企业处于稳定安逸的环境,企业的即兴能力会被“隐藏”起来;在高度动荡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即兴能力被“激活”,并指导企业高效地利用内外部资源创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迎合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理论贡献及实践启示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剖析了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作用机理,打开了资源拼凑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黑箱”;二是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情境研究,并借助一个有调节的**效应模型为企业如何运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活动提供了参考。另外,本文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启示:首先,企业应注重“拼凑”思维的培养,要着力开发资源的多种用途,并对其进行创造性重组,进而实现手边资源的充分使用。其次,企业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即兴能力,以促进企业“创造性”的提升。最后,企业需注意对所处外部环境的理解和把握,应根据环境动态性的不同程度制定战略计划,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资源拼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来源:《商业研究》,作者:沈颂东 陈鑫强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