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对外汉语地名教学研究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5 10:41:48 更新时间:2020-08-25 10:41:48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者们探讨最多的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这样的探讨从对外汉语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到现在从未停止。早期语言教学占绝对优势,学者们普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单纯的语言教学,后来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文化教学,普遍认为应该将文化因素运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对外汉语地名教学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发现文化因素导入对教学效果提升起到一定作用,这需要将地名教学与文化教学进行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地名教学的目标,让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从文化语言学视域下探讨对外汉语地名教学是一种新的思维,这可以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一、文化语言学概述
文化语言学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边缘学科,文化与语言本就密不可分,而在学者研究的过程中将二者进行了划分,目的是使研究更加系统方便。早期索绪尔的语言观占据主要地位,学者们普遍认为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教授的关键,而文化因素长期被大家忽略。但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以及社会交流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认为文化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语言学起源于欧美文化人类学。我国最早开始研究文化语言学的学者是游汝杰和周振鹤,他们于1985年正式提出文化语言学的学科名称,随后我国文化语言学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也更加深入。申小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他认为语言决定文化,文化语言学以语言的文化功能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阐释语言的文化内涵,是介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叉学科。文化语言学学科的建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深化了语言教学对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化语言学重在揭示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重在解释语言与文化的因果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语言学只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化语言学具有文化维度和认知维度,对其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帕尔默,他将文化语言学的人文性与认知性进行整合,从而促使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更加立体化。文化语言学理论传输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对教师本身的理论素养和语言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对外汉语地名教学
对外汉语地名教学涉及了大量的文化因素,蕴含着重要的文化知识。用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教学研究,有别于以前将语言和文化分别讲授的方式,文化语言学教学理念是将文化与语言进行交叉融合,其本质是从认知性和文化性对地名进行解释,从而使留学生获得丰富的个人体验感。这种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留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中国地名十分丰富,但在对外汉语课堂进行系统讲授的却十分有限,所以地名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留学生来说最应该掌握的就是我国32个省级单位名称、28个省会城市名称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我国32个省级单位分为4个直辖市、23个省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具体名称如下:4个直辖市名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3个省份名称: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山东、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安徽、浙江、陕西、甘肃、青海、黑龙江、辽宁、吉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名称:广西、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28个省会城市名称: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太原、济南、广州、海口、福州、台北、南昌、昆明、贵阳、成都、南京、合肥、杭州、西安、兰州、西宁、哈尔滨、沈阳、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拉萨、银川、呼和浩特;2个特别行政区名称:香港、澳门
(一)中国地名的语言学分析。中国地名教学在对外汉
语课堂中一直不受重视,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地名的地方却非常多,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中国地名的学习非常必要。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对地名进行系统分析,尤其是地名命名过程中的构词法分析,这样才能让留学生迅速记住并能准确区分出相似地名的不同意义。1.中国地名以方位命名。方位指东、西、南、北、阴、阳等。中国古代以方位命名就十分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地理命名方式一直存在。“阴阳”的命名方式出现的稍微晚一些,但也发展至今,“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等都是以方位进行命名的典型代表,河南、河北是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湖南、湖北是洞庭湖为界。2.中国地名用字重复多、通名多。我国32个省级单位、28个省会城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的62个名称中如果没有重复用字的情况下应该有132个汉字,但实际只有88个汉字,其中44个字是重复用字,重复次数最高的是南(8次)、西(7次)。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由通名和专名组合而成,通名就是通常所说的通用的地理名称,适用于所有的地方,如,州、江、海、家、河等。福州、杭州、郑州等都是专名加“州”这个通名构成的地名,黑龙江是以黑龙这个专名加“江”这个通名构成的地名。
(二)中国地名的社会文化分析。中国地名不仅与当地
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充分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为了更好地让留学生掌握中国地名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对中国地名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地名教学的深层次目标。1.中国地名与当地自然地理地貌相关。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类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在命名的过程中很多地名都与当地的河川、山峦、物产等有关。黑龙江省因其省内有一条黑龙江而得名;青海省因其省内的青海湖而得名;湖南省因其位于洞庭湖南面而得名;湖北省因其位于洞庭湖北面而得名;河南省因其位于黄河之南而得名;河北省因其位于黄河之北而得名;浙江省因其省内的钱塘江蜿蜒曲折而得名;山东省因其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山西省因其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2.中国地名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民不聊生,人民普遍渴望安定祥和的生活,这种美好的愿望也反映在中国地名之中。其中使用比较多的字有:宁、安、福、瑞、康、永、、昌、顺等。如:西宁、南宁、西安、南昌、福建、福州等。这些地名都饱含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希望自己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3.中国地名体现少数民族语言特色。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56个民族过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汉族作为人数最多的民族与少数民族和谐融洽地生活。对外汉语教师在讲授中国地名的过程中可以从少数民族语言的角度挖掘文化内涵,让留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有更多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的蒙语进行命名的,呼和浩特在蒙语中是“青色之城”的意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是以维吾尔族的维吾尔语进行命名的,乌鲁木齐在维吾尔语中是“优美的牧场”的意思;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是以满族的满语进行命名的,哈尔滨在满语中是“晒网场”的意思;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是以藏语进行命名的,拉萨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吉林省的吉林市是以满语进行命名的,吉林是吉林乌喇的简称,其代表的是沿江的意思。4.中国地名与姓氏村落相关。中国是一个家族意识十分浓厚的国家,人们历来重视血缘关系,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姓氏代表着血缘关系,一个姓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劳作,从而形成村落,为了向外族展示自己的村落便用村落的姓氏进行命名,这也体现着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就是以“石”的姓氏进行命名的城市。其中更多以姓氏命名的地名表现在中国的农村村名,例如张家泊村、孙家疃村、刘家岭村、李家寨村、孙家洼村等。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地名的命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中国地名中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同时也与中国的历史、地理、饮食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对外汉语地名教学不仅要分析地名的语言学因素,更要向留学生介绍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可以在留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图式,而文化图式又会促进留学生对中国地名的理解与掌握。
三、文化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
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地名教学,这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对外汉语课堂是教师一味地讲授语言知识点,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尤其是学习语法的过程中,留学生课堂睡觉现象比较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文化语言学学习。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加强自身对汉语语言学知识的掌握,更应该加强文化语言学知识的学习,意识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将对外汉语地名教学与文化语言学进行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留学生体会地名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同时提醒留学生用中国思维学习中国地名,虽然这在开始的时候非常难,但后期却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熟悉授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对课堂教授内容非常熟悉,达到运筹帷幄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挖掘文化因素的时候显得不僵硬。对外汉语教师更需要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文化知识内涵,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总之,文化语言学为对外汉语地名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域,有助于留学生对中国地名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进而产生研究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从文化语言学的视域下探讨对外汉语地名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地名教学的效果和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有助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参考文献】
[1]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2]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倪嘉琳.文化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时代文学,2015,11
[4]杨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J].现代语文,2015,3
[5]郑昕.作为旅游汉语课程拓展教学的中国地名教学———针对汉语水平中高级留学生[D].广西民族大学,2016
[6]李曼曌.帕尔默文化语言理论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17
《文化语言学对外汉语地名教学研究》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作者:黄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