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所属栏目: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7 11:00:53 更新时间:2020-10-17 11:00:53
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正式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总的来说,田园综合体是我们国家农业转型的需要。它是指基于乡村地域空间的概念,以农业农村作为产业驱动,以文化体验作为乡村活力,以流通基础作为设施支撑,以乡村振兴作为宗旨目标,进行复合化、园区化、多元化的综合开发,形成“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的复合效应,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从农业单一的产业升级为乡村旅游,从乡村旅游形成一种行业消费,最后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之一。中央提出“田园一体化”的概念,目的是要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生态化,挖掘农业农村优势资源,既可以解决农民宜居宜业的问题,又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品质化的乡村体验生活的消费需求,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和“三农”问题探索新的出路,达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目的。
一、温州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机遇优势
(一)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引领建设
目前,温州共有3个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是2017年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的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该项目以“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工作目标,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定小舟垟村、屿北村“两大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同时采用“镇企村合作”的运行模式;二是2019年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名单的乐清大荆石斛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建设布局有仿野生石斛种植、石斛深加工、石斛博览园、石斛文创园、亲子酒店、农垦乐园、“铁定溜溜”亲子游乐园等,是一个以铁皮石斛产业为主导、集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宜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综合体;三是2019年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名单的瑞安曹村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共有五大优势,即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农村改革成效显著、智慧农业崭露头角、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乡村文化底蕴深厚。
(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础雄厚
2019年温州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呈增长趋势(主要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鉴于温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可以地方优特农业为依托,建设全产业链延伸的田园综合体(如表2所示)(三)区域传统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2005年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自此温州市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通过阶段性普查,共有55万余条非遗线索,27000余个有价值项目被确定。在此基础上,温州鼓词、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泰顺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被成功申报和公布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17项国家级,78项省级,22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6位国家级,64位省级。鉴于温州市区域传统历史文化浓厚的渊源,可以以传统文化挖掘发扬为依托,复兴乡村文化,注重乡土文化的体验功能,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田园综合体。例如以瓯海北林垟、平阳万全周垟村、苍南钱库等为代表,由政府主导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秀美田园风光与农耕文明,打造“农+X”主题化田园生活模式。
二、温州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即酝酿和试点培育期,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在温州市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及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一)产业内部动能不足
首先,产业技术存在短缺。田园综合体主要以现代农业作为核心的基础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农村为主要阵地,而在这样一个面广量大的农业农村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建设主体难以独自应对纷繁复杂的农业技术问题。其次,产业带动力还不足。在温州市现有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中,其建设发展对周边农业产业带动能力有限,村民通常只能以打工的方式参与当地项目的建设工作,而无法真正参与到田园综合体的整体发展进程中。最后,产业融合力度不足。田园综合体主要以农为主,但在其发展中必须要与旅游、康养、教育、历史、文化、风俗等相结合,形成创意农业、体闲农业、体验农业,使田园综合体能够真正“综合”起来,进而在产业链上得以延伸。
(二)发展模式单一且文化创造力不足
温州各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该独具特色,不同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其开发模式、主体合作模式和产业融合态势等都应因地制宜、各不相同。目前温州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规划基本做到以“农”为本,融入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价值,但其与当地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融合度欠佳,没有有效地利用当地特色鲜明、淳朴深厚的文化历史及风土人情,缺失了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文化创造力与生命力。只有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打造出浑然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才可能是“去前心驰神往,去后流连忘返”的旅游乃至移居目的地。
(三)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善
田园综合体不是一个单纯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和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也不同,主要是以农民农业农村为主体,将有机绿色生态农业作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引领乡村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模式。现阶段温州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多数依托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基础,从而扩大延伸产业链发展而来,而这些地方基本离市区较远,本身还不具备休闲度假及游览观光的功能,发展建设初期需要对现代化农业设施、基础配套设施及观光休闲旅游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高品质田园社区,打造便捷的交通设施网络,加强乡村民宿、乡村教育、乡村物流、乡村电商和乡村医疗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四)作为产业支撑的技术与人才缺乏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大量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业研究、电子商务、旅游服务、餐饮住宿、物流等人才。目前,建设与规划温州市田园综合体项目还处于初期阶段,项目经营管理团队还较为缺少有经验的农业、工业、电商及文旅等相关专业人士。对于当地人员来讲,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管理培训,对项目经营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但他们又同时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田园综合体大多位于城郊,这些地区缺乏自身文化素质偏高的农业工作人员,对于转型升级的多元化观念接受度不高,对于作为田园综合体产业基础的生态农业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服务品质与体验感的提升可以直接刺激消费的认知意识不足,使田园综合体的经营管理受到了制约,这将严重阻碍温州田园综合体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夯实产业基础
农业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这就要求做到产业优势明显,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温州市农业资源丰富,永嘉、瑞安、乐清、泰顺等均可以挖掘其特色产业,如番茄、茶叶、石斛等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产业。从温州实际出发,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当地区域农业资源、农村文化的特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创意智慧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现代化农民,加强他们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意识的定期培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打造农产品研究与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销售与流通、农村农事体验等多个项目,使产业链条不断得到完善和延伸。
(二)强化多主体参与
田园综合体属于新时代共享经济,因而田园综合体需要各方参与、合作共赢。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管理中,农民应该是利益的核心和出发点,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多元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农业产业园区,并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但大多田园综合体都位于城郊即温州市区发展外圈层,离中心发展区域较远,资源配置不齐全,同时又受早期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发展限制,城郊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胜任管理经营工作。这就需要多方参与,协调好政府、企业与村集体、农民四者间的关系,搭建沟通桥梁,形成利益机制,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三)科学规划设计
田园综合体的本质在于“综合”,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要紧紧围绕“综合”二字,体现功能的复合化、园区的多元化特征,不仅要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更要注重保护和突出温州各个区域独特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习惯,实现个性化发展,有效达到“田园经济、田园生活、田园产业、田园生态”四种效应。田园综合体规划不是单一的农业园区规划,而是农业、电商、文旅、餐饮、物流等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应当由专业设计团队统一设计,相关部门和权威专家对其进行反复论证,使整个规划全局性和独立性兼具,以此増强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搭建高端人才体系
农业产业板块的发展,在需要大量的高端优秀专业人才投身其中的同时,也需要世世代代以农为生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农村人口。目前,温州有关于农业技术、产业管理、旅游服务、民宿运营等方面的人才还比较欠缺,同时由于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的教育投入还不是很到位,农村教育结构不甚合理,导致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难以适应产业板块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温州市田园综合体各个产业板块的发展策略,一方面依托农业整体行业的趋势发展带动城市优秀人才涌入聚集农村,另一方面依托家乡故乡情怀引导农村走出去的人才回流乡村本土,在人才体系上注重搭建的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
[参考文献]
[1]张天柱.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发展创建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赵冲,杨栎楠.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J].经济师,2019(8):22-23.
[3]徐晓敏.关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要点的若干思考———从城市综合体到田园综合体[J].研究论文,2019:67-69.
[4]程岩,周宁丽,祝卫东.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初探———以弥勒市锦屏山田园综合体规划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19(4):47-52.
[5]赵剑,钱寅.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美丽新乡村[J].江苏农村经济,2018(11):48-49.
作者:叶诗晴
地方乡村振兴对策研究相关推荐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城市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