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8 11:54:27 更新时间:2020-12-18 11:54:27
水土流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问题。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水土保持,使生态自然恢复和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效实施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问题发生的概率,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1 自然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1 自然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自然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是指在一些地区土壤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结合生态学知识,通过一些措施来减轻区域生态系统的负荷压力,使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并逐步恢复到完全自我循环状态,使水土资源得到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水土保持自然恢复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破坏的严重程度、区域周边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实现水土保持自然恢复。由于生态自然恢复相对缓慢,需要人工参与,在保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前提下,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状态,从而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全面的恢复和利用。
1.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根据自然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此外,还要考虑环境承载力,改善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充分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需要了解其内涵,即完善的生态体系、先进的生态文化、发达的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度的生态生活。再者,要从发展方式的性质、经济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考虑,解决好建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2 当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要点分析
为了达到理想的水土生态自然修复效果,必须在实践中理解技术思路,必须坚持生态修复和人工建设相结合。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组织能力为主,辅以对应的人工建设和维护,修复土地和生态退化的系统功能,强化治理水土流失力度,加速水土流失重灾区的恢复,努力恢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主导生态产业体系。推进退耕还林,科学合理的利用发挥有限的水土资源,加强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改善、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互助,利用便利条件多途径发展,促进各地生态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提倡人文生态伦理,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以《水土保持法》为依据,结合水土流失现状,制定出有关生态恢复和自然恢复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形成综合健全的道德规范和公众监督机制,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3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3.1 因地制宜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物产相对丰富。然而,这里的地质地形相当特殊。总的来说,山多平原少。在山区集中区,土地高差大,土质疏松,风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上四季降水不均,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另外,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经济发展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如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高大树木减少,土地绿化率降低,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植被的减少与温室效应直接相关。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不增反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持水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生态相对平衡,必须通过多种措施提高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一是提高植被覆盖率,禁止砍树,增加植被数量。第二,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特征不同。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可以在相对较高的海拔高度种植高大的树木,而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较矮的植物。
3.2 充分发挥自然自愈能力
一是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生物共存的规律和规律,以及自然界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和物种繁衍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自然界的生存循环。第二,在当前形势下,生态失衡和自然恢复能力薄弱,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第三,根据不同的自然状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监测体系和评价方法。自然修复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要及时监测和评价自然生态,不断提高自然自愈能力。
3.3 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破坏花草、砍伐树木,我国有关部门对这些行为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让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水土工作宣传,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良好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二是加强法律监督。法律在约束人们的行为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为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督执法,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3.4 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相结合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业相结合,可以使环境保护工作长期进行,同时为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友好社会目标奠定基础。提高水土保持的自然自愈能力,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实施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相结合的措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实施不同地区的调整措施,确保实施的措施与农牧业发展全局相适应,促进农牧业发展。二是要不断创新修复模式,以社会发展环境和先进科技手段为支撑,发展农牧业,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来看,水土流失形势仍在恶化。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因地制宜做好土地规划,发挥自然环境自愈作用,把农牧业与环境发展结合起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严格执法,促进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美异,纪道清.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9(3):221.
[2]冯兴平,江涛.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9,39(6):91-94.
[3]强勇.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风,2018(26):157.
[4]吴旸.浅谈陕西榆林地区水土保持现状与优化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71.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来源:《中国西部科技》,作者:高婷婷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