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及监管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新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2 11:27:00 更新时间:2021-09-02 11:27:00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知识的载体。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的阶段,这个年轻的群体对于新鲜和热点事物都热衷探索,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会格外关注外界信息带来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呈现的突发事件,热点事件容易被不良舆论引导而丧失判断力。个别人甚至会在社交网络发表一些局限性的观点,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是每个学校都应重视的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人,其中学生群体比例最大,占比达25.4%.近年来,微博用户明显增多,国内微博用户从年龄上看,10岁至39岁的用户总访问量占比为81.68%,而学生恰恰是微博用户的最大群体。微博的流行与它自身的使用低门槛、发送信息的时效性及广泛性有关,它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快的心理特点。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迅速扩散开来,被大量转发,有的转发者甚至没有弄清楚事件来龙去脉就加入了传播的队伍,使得更多的微博网络用户被误导。而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又具有明显优势,微小事情也会引发舆论轰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如果我们将学生群体若再细分,则高校生又是学生群体中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的群体。个别高校生缺乏理性思考,在网络宣泄私人情绪,片面化、夸张化地表达情绪,误导大众的思维,带来负面舆情。他们尚未接触真正的社会,思维也不完全成熟,但却是处在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被认可或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而部分学生的片面言行通过微博网络广泛传播,于是形成微博网络舆情,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无疑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本文讨论在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对于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增强管理措施及落实政府教育目标均有深远的意义。
一、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舆情即舆论,网络舆情是指线上形成的舆论。赵丹将微博舆情定义为微博用户通过使用互联网工具端或移动工具端在微博平台信息消费过程中,针对各类事件和话题表达及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观点和意见的综合。李中原认为高校生网络舆情是指高校生对于互联网上各种表现形式的事件叙述、信息描述、观点阐述、立场评述的思维认知,是高校生从个体认知触发对互联网舆论情况再加工后形成的反馈。综合以上观点,作者认为,微博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师生在微博平台对于围绕互联网事件舆论的各种观点及认知的集合。
微博平台使网民都获得了在网络发声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却也使得舆情传播更快,难以控制。此种情况下,高校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值得被重视。如何能及时应对网络舆情,需要认清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抓住传播特点,方能有效监管网络舆情。这也是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进入更新的发展阶段,对不断提高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的新挑战。
二、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基本状况
教育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内容丰富,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也来自方方面面,例如师德师风,教育公平等。而微博平台大量即时发布的热点消息,正符合高校生求新求快的心理需求。微博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发布140字以内的文字、声音、视频等内容并快速传播。在微博平台,针对社会热点现象,可形成大规模的讨论,提高热度。随着微博平台的作用提升,微博已成为个人、机构以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主流渠道之一,其中新浪微博已经是中国网民的主流微博平台。
微博用户之间弱关系使得无交集的用户也可看到未关注人的信息,同时它以低门槛及易操作性也赢得了广大高校学子的青睐。各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内容定时更新,更多展现当代学子的精神风貌及校内新闻,是学校展现自我风采的窗口,也是学校和社会联系交流的一个窗口,意味着微博正在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新阵地。
微博信息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正面、积极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个体能获得相对自由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它也使得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扩散更为迅速。舆情一旦在微博扩散开来,信息传播将服从幂律分布规律,以信息裂变的形式传播开来。
三、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
赵丹在研究中将微博传播总结为酝酿阶段、扩散阶段、爆发阶段、蔓延阶段及消退阶段。刘社瑞等将微博的传播过程分为初始、关注、裂变、高涨和消解五个阶段。综合以上研究,作者认为微博的传播阶段可分为起始阶段、增长阶段、裂变阶段、滞涨阶段及消退阶段。
1.起始阶段
和最近发生的热点内容相关,初步具备了一定量的浏览量,为增长阶段做准备,此阶段虽有一定的关注量但是达不到爆发的程度,对于微博信息评论及转发数量较有限。
2.增长阶段
话题激起了微博用户的兴趣,网民们开始探究信息的真伪并溯源。该阶段关于该话题的转发、评论、点赞数量攀升,信息传播进一步扩散,参与用户有所增加。
3.裂变阶段
经过前两阶段的积累,信息彻底传播开来,话题相关信息量明显增加。大众对于话题的兴趣点完全被激发,搜索量、关于话题的评论、转发等操作急剧增加,话题相关信息铺天盖地展开,真伪信息混杂在一起,此时是网络谣言散播的频发阶段,若不加控制恐会导致虚假信息蔓延而引发负面社会效应。
4.滞涨阶段
该阶段话题仍有热度,但是传播效果及范围已不如裂变阶段。
5.消退阶段
事件热度已过,新的热点事件产生,网民们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关于该话题的操作明显减少,舆情正处于缓慢消退过程中。
四、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1.微博网络舆情的内容多样性
互联网包罗万象,内容复杂,因而微博网络舆情也具有多样性,传播内容涉及面广且分散。高校生兴趣爱好广泛,经常浏览微博中各个类别的信息以获取自己需要内容。当遇到感兴趣话题时参与度往往较高,一旦对于事件缺乏真实全面的分析就容易被负面舆情干扰,尤其受到所关注的微博"大V"发布的信息的影响会更大。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传播信息,会给高校舆情监管工作带来困扰。
2.微博网络舆情的传播迅速性
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信息在传播速度与范围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微博信息以传染病模型为传播模型,微博舆情以更广更迅速的形式传播。尤其内容涉及高校生相关话题,例如招生就业、本校相关新闻时,话题信息操作会极速增加,短期内即可快速传播,增大舆情管理工作难度。
3.微博网络舆情的数据海量性
微博平台用户数量多,传播快,微博舆情数据量巨大。微博用户可对舆情信息进行评论、点赞、转发操作且操作便捷,因此用户只要浏览到热点话题或是感兴趣话题,均有可能进行操作,数据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可达较大量。微博舆情监管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和挖掘不良用户和信息,分析舆论扩散的原因和关键因素,进而找到阻断谣言扩散的有效途径,对网络实时进行监督。以上因素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4.传播网络舆情的传播突发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用户随时可能发布不当言论,造成网络舆情。由于信息爆发时间不定,这样无形中缩短了舆情处理时间,一旦遇到高校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舆情的爆发会呈现更猛烈的事态,这也增加了舆情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以上微博舆情传播的特点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带来新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可促使高校管理层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将网络与现实结合治理,在网络传播正能量,提升高校师生的认同度。
五、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要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管制度,做好舆情预警工作
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舆情安全小组,建立健全学校的网络舆情监管办法。从制度上保障舆情应急处理及日常处理的流程切实可行。建议专人负责管理学校舆情工作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专门的人员专职做好微博舆情预警管理工作,可保障在舆情爆发的第一时间能将处理任务落实到位,为后续处理工作赢取时间。
2.建立网络舆情监管平台
建立专门的舆情检测系统,针对涉及学校的微博、论坛、公众号等媒体信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生成舆情走势图、舆情统计分析图等。可针对事件类型、热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搜索,做到第一时间查看相关网络舆情趋势,舆情热点话题传播分析可从已知事件触发,将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检查,通过聚类分析的方式找到舆情事件价值信息,具体可选取某一网络事件对其在微博上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涵盖事件简介,趋势,热点词等多维度的事件分析报告,从而快速找出首个在微博传播此信息的微博用户。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从源头控制舆情传播,舆情爆发前能捕捉敏感信息从而保障微博舆情朝着既定目标发展。进而提高对舆情信息的敏感度,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高校生从中学阶段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各种新鲜事物也冲击着原有的认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在此阶段没有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其人生观、价值观走向反面。高校要应用多种手段或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树立远大而高尚的信念及理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引导学生远离手机。对于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实或错误的言论要有自我辨析能力,切勿跟风起哄,人云亦云,对网络谣言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不良信息传播自然也就弱化了。
高校微博舆情的监管是持续性工作,且工作需要一定的细致性,能从不同角度捕捉到可能形成舆情的因素。突发舆情的处理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作为教育单位更要重视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工作。日常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他们在纷乱复杂的形势中能拨云见日,不随波逐流。懂得依据事实分辨是非,立场坚定,从自身角度远离流言蜚语,更不能随意散播不实信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让学生经过高校的教育真正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且具有判断能力的人。
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
[2]赵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及生态治理[R].2018.
[3]王金丽,冯泣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监管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33(09)-:17-20.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及监管策略研究》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作者:冯楠,李妮,叶晋良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