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学科对sci作者位置的要求特别严格
所属栏目:技巧指导
发布时间:2025-10-27 15:10:41 更新时间:2025-10-27 15:10:41
在sci论文的作者排序上,不同学科领域的“潜规则”和明确要求确实存在差异性。通常,实验性、团队协作性强的学科对作者位置的界定更为严格,下面一起看看有哪些学科对sci作者位置的要求特别严格?详情如下:
1、生命科学/医学
sci作者位置要求非常严格,普遍遵循ICMJE标准。通讯作者是学术质量最终担保人,作者顺序严格按贡献度排列。
第一作者:必须是对研究的 “核心贡献者”,需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论文初稿撰写,临床研究中通常为直接参与患者招募、样本处理的医生或研究员。
通讯作者:需为研究的 “学术负责人”,负责经费申请、研究思路设计、审稿意见回复,且需对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合规性负最终责任,通常为科室主任或课题组长(PI)。
共同一作:仅在 “贡献完全等同” 时标注(如两人分别完成关键实验与数据分析),且需在论文首页脚注明确分工(如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部分医院晋升时仅认可 “第一共同一作”,第二共同一作认可度大幅降低。
典型场景:肿瘤学、药理学、循证医学等领域,顶刊(如《The 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对作者位置标注有强制要求,未明确贡献的 “挂名作者” 可能被拒稿。

2、材料科学/化学
sci作者位置要求较为严格。常采用“贡献者角色分类系统(CRediT)”量化贡献,部分期刊允许多名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需主导 “核心实验流程”,如材料的合成与性能验证,且需独立完成数据整理与论文撰写,是成果的 “主要执行者”。
通讯作者:需提供研究思路、经费支持(如设备使用权限),并指导实验方向,通常为实验室 PI,其署名是研究 “学术价值” 的重要背书。
后续作者:仅认可 “有具体贡献” 的参与者(如协助完成某一项表征测试),无实际贡献的 “参与式署名”(如仅帮忙清洗仪器)在高校考核中不计入成果。
典型场景:纳米材料、储能材料领域,顶刊(如《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会要求作者在 “致谢” 或补充材料中说明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位置与贡献不匹配可能被审稿人质疑。
3、生物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
生物科学研究常涉及复杂团队协作(如基因编辑、动物模型构建、高通量测序),署名顺序直接反映 “学术贡献的不可替代性”,且评价体系中 “第一 / 通讯作者” 是核心指标。
第一作者:需独立完成 “关键创新环节”,如 CRISPR 基因编辑实验的设计与验证、神经电生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是研究 “技术实现” 的核心人员。
通讯作者:需提出研究的科学问题、设计整体方案,并协调跨实验室合作(如与测序公司对接),其署名是研究 “科学意义” 的核心保障。
共同通讯作者:仅在 “多团队平等协作” 时出现(如 A 团队负责实验,B 团队负责数据分析),且需明确各自的核心贡献,否则部分高校(如清北复交)仅认可 “第一通讯作者”。
典型场景: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领域,《Cell》《Nature Neuroscience》等顶刊对作者贡献的审查极为严格,投稿时需提交 “作者贡献声明”,未明确位置对应的贡献会直接拒稿。
4、计算机科学
sci作者位置要求相对灵活。部分会议或期刊按姓氏字母排序,但通讯作者仍需明确,且其角色可能更侧重于协调。
无论你是哪个学科领域的作者,建议在准备 SCI 论文时,若所在学科属于上表的“严格要求”类,务必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作者顺序并在稿件提交前达成一致,以免影响后续的学术评价和职称晋升。
查看更多>查看更多SCI相关问题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