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河北省会科普工作途径探索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12 09:16:23 更新时间:2011-04-12 09:45:22
强化河北省会科普工作途径探索
张海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也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工作,2002年6月,我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学普及在我国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首次把创新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列为规划战略研究的专题之一。这是因为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而且,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对于先进文化的形成和普及,对于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5年发表的《世界科技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差距,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因此,努力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创新性国家的基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进步的一体两翼,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途径。在我国近几年,科普工作做得好的省市,不断提高科普能力,他们不仅注意在提高科普人员素质、搞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科普活动上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科普经费筹集额逐年大幅度提高。这就为搞好科普工作,提高科普能力奠定了基础。据《2008中国科普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普经费筹集额的对比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科普经费筹集额占全国总额的近70%,是中西部地区之和的两倍还多。从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的总数看,各地区科普经费投入非常不平衡,排名前五位的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和上海的科普经费筹集额之和就达到了27.19亿元,占全国总数的58.1%。而科普经费筹集额最少的5个省份的经费总额只有0.75亿元,仅占全国总数的1.6%。从科普经费筹集额的变化比例看,多数省份的科普经费筹集额均为正增长,且增幅明显,全国有13个省份的科普经费筹集额在两年内翻了一番。仅从科普经费筹集就可看出我国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我省于2008年7月9日颁布的《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决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实施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切实加强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河北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河北,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推进,确保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抓好《科学素质纲要》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把我省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以活力、实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到2010年,全省基本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领导小组检查督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格局;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到2020年,我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民整体科学素质有大幅度提高,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我市也制定了相应的科普政策,以尽快实现我市公民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我市公民的科学素质,关键是要尽快提高我市的科普能力。因为,这是提高我市公民素质的基础和保证。
一、科普能力及构成要素
1、科普能力,简言之,就是指科普工作主体向受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关于国家科普能力,国科发政字〔2007〕32号文件《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国家科普能力作了明确的界定:“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石家庄市的科普能力,是指石家庄市提供科普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组织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平衡能力。具体说,是指石家庄市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全部组织和基础设施在科普资源供应充分、科普人员配置合理、科普组织功能正常、科普基础设施有效运转和科普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 可能达到的年科普产出与绩效。
2、科普能力构成要素。科普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科普组织、科普政策、科普人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等七各方面。具体讲,科普组织是指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管理等方面完成科学普及活动的机构,目前主要指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科普政策是指为促进科普工作健康发展而制订颁布的法规、条例等;科普人员是指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科普人员和兼职科普人员;科普设施是指科普活动和科普宣传的场所,主要包括科普场馆、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经费是指用于科普工作管理、科普研究、科普活动和科普设施建设等科普事业的费用。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科普专项经费、社会捐赠和自筹资金等;科普传媒是指传播科技知识的载体。主要包括科普报纸、科普杂志、科普图书、与科普有关的影视、广播、电视及声像制品和科普网站等;科普活动是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科普(技)讲座、科普(技)专题展览、科普(技)竞赛、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等科技资源、科普国际交流、科技活动周等。科普能力构成的七个要素,实际上也是衡量科普能力效果的指标体系。每一个要素不断优化,就意味着综合科普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石家庄市不断提高综合科普能力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七个要素着手,加快优化指标体系。
二、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科普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2007年1月17日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未来十五年左右时间,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使我国的科普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其科普工作好差强弱将影响其他一般城市。那么石家庄市科普能力怎样呢?尽管近几年石家庄市的科普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15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目标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距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就是与沿海省辖市比,差距也较大,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科普经费投入较少,人均科普经费低于全国人均科普经费水平,科普经费投入仍然是政府主导的格局。据2008《中国科普报告》中有关资料介绍:2006年,全社会科普经费投入占全国GDP的比例是2.24%00,而我市仅为0.462%00, 2008年我市科普经费占当地GDP的比例是0.58‰0。2008年全国科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人均科普经费投入已升至1.84元,而我市的人均科普经费只有0.51元,同是省辖市的成都,科普经费投入仍然是政府主导的格局,人均经费虽然不平衡,最多的地区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超过1.5元,最少的地区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低于0.5元。这说明我市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与我国人均科普经费投入相差甚远。
2、科普工作人员素质低、队伍不稳,缺乏培训,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科普创作人员严重缺乏。据有关资料介绍:2008年我国专职从事科普作品创作的人员仅有8665人,我市仅有105人。二是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科普工作队伍总体情况是建立起一直专兼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以兼职人员为主,专职人员少。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的只占人员总数的61.43%。三是科普人才专兼职比例应适应科普工作的现实和发展需要,科普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尚处起步阶段。
3、科普基地建设数量少、档次不高、经费紧张、不平衡问题突出。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科普场所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江苏南京,广东广州,山东济南等省辖市比还有很大差距。不仅数量少,而且特别是大型的、功能完善的、综合现代化场馆较少,现有的多数场馆有效面积小、活动器材陈旧、展示技术手段落后;并普遍存在经费紧张、运行困难、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受限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科普基地建设十分有限。
4、科普创作作品少;科普活动的主题性、普遍性突出,但针对性差,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强针对青少年和农民的科普活动。科普利用传媒的效用低。
5、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政策和措施需要加强,大联合、大协调的科普工作体制,由于条块分割和利益取向等,易造成科普工作的边缘化,科普管理水平需再提高。
从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析出,石家庄市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投入少,基础薄弱、教育功能有限、原创作品匮乏、大众传媒利用不够、政府宏观管理需待加强。
五、强化科普工作的途径
途径是达到目标的行为方向,途径的选择对于目标的实现具有缩短时空的意义。因此,选择最优途径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因为,科普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科普的作品创作、科技的社会传播、科学的教育体系、政府的宏观管理。因此,根据石家庄市的市情,我们认为选择以下途径对加强石家庄市科普能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1、 拓宽科普投资渠道,加大科普经费投入。《科普法》第二十
三条对政府科普经费投入和使用作了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公作顺利开展。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科普经费和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必须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由于我市的科普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经费来源单一,制约了科普能力的提高。这说明仅靠政府投入的财力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政府投入应加大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支持科普事业发展;三是建立科普发展投资基金,实行商业化保利运作模式,其收益的主要部分投入科普事业。
2、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科普人才队伍是科普事业顺利开展的智力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使科普队伍壮大和发展,从而适应新时期科普事业的需要。一是要继续充实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和科普管理者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包括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实用技术讲师团、科普宣传员等在内的科技传播队伍,保证科普工作长期有效地延续下去。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市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制定出科普人员培训计划,聘请有关名师和政府具体管理者对科普人员争取在五年内轮训一遍。三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队伍建设,对现有人员通过培训或进修提高其基本素质,对新招聘人员要充分考虑学历及专业构成的要求。四是建立科普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施科普工作者执证上岗制度,设立我市“优秀科普人才奖”。
3、充分利用公众科普传媒体系和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突出特色。一是要充分利用公众科普传媒体系。公众科普传媒体系包括: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电视、科普电影、科普网络等有纸和无纸传播体系,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一定要善于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无纸)体系,紧密联系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科普栏目,组织有关人员创作出具有特色的科普专题节目,及时、迅速地传播给大众。二是要建设具有省会特色和本地特色的科普基地,城市展馆要突出现代化特色,县、乡镇基地要体现现代化农业和本地特色。要注重建设面向青少年和农民的科普基地建设。三是要搞好已列入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的科普画廊的建设,要善于利用电子触摸技术在农村建立科普站点。四是利用省会大学和科研机构多的有利条件,促进其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4、加强科普活动的针对性,加大对青少年和农民的科普活动。一是要进一步注重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公众科学日的科普活动,这对促进科学传播普及、推动公众理解科学具有很强的带动和示范效应,是社会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方式。其特点是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声势豪大,受众面广、收获大。二是要组织有特色、针对性强的专题行业科普活动,特别要注重对校内和校外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优势搞好农村科普活动,尽快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5、以创新精神建立激励机制,下大力气组织和鼓励原创作品的大量出现。科普作品是科普宣传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科普事业的效果。我市科普创作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科普创作环境差,科普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科普地位有待提高。因此,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支科普专兼职结合的创作人员队伍,这是科普创作的根本。二是制定激励措施,对科普作品实行优惠稿酬制,对创做出科普品牌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科普作品的创作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和表彰。三是利用我市动漫城的优势,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多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受欢迎的、思想艺术性强的科普作品。
6、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激励全市民众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将科普能力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包括科普设施建设、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且切实付诸实施。因此,一是及时出台我市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二是建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领导的强有力的大协调机制,增强协调能力,使科普工作摆上市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三是按照科普能力建设七要素,建立检测评估机制,做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不断促进科普能力建设的良性发展。四是在制定新的城市规划时,要注重科普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