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6 09:26:38 更新时间:2011-04-26 09:22:37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贾世琦
摘 要: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中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性不足。学校的文化设施一般不向社会公众开放,社区服务也较少开展,校园文化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活动文化,往往在校园内这一方寸之地作孤芳自赏,很少在社区内向社会公众作广场文化演出或科普宣传,校园文化的这种自我封闭状态,显然不符合开放性的现代教育要求。
2、重心偏移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硬件水平更容易被重视。虽然高校在物质文化设施建设上增大了投入,但是缺乏对精神文化含义方面的挖掘、探讨和宣传,没有展现出物质文化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从而使学生“只见其形不见其神”。
3、注重校内活动而忽视社会实践。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内的事情。在这种认识前提下,部分高校各种校内文化建设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间的内在联系。
4、通俗有余,高雅不足
大多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大多数都存在通俗有余,高雅不足的活动偏多的情况,大多数高校热衷于搞通俗类校园文化活动,如十佳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等,不愿意搞严肃的高雅文化活动。许多高校经常请一些影星,歌星到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却冷落了学校自己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某高校在同一个晚上举办了两个文化活动,一个是歌星在千人礼堂与学生见面会活动,另一个是国内著名的文化学者在二百人多媒体教室举办文化讲座,结果上千人的礼堂挤的水泄不通,二百人的教室听讲座的学生不足一半。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不清,规划不够。有的把唱歌跳舞、琴棋书画看成是校园文化,有的把工会活动、社团活动看成是校园文化,有的把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看成是校园文化等等,把校园文化简单化,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有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繁多,主要偏重于娱乐文化,丰富学生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把校园文化作为突击性任务来抓,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削弱了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2、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上存在疏漏,多数高校没有统一和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达不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首先,管理者在思想上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观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综合实力和外部形象的体现,理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学校领导如果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梳理和定位,没有从学校长远发展战略上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提出明显的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放任自流,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偏差,处于被动,以致于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其次,思想不重视,必然导致组织,管理,人员和措施不到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组织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对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制定具体措施,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就会在组织和制度上弥补不足。
3、网络环境的发展带来严峻考验。随着信息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和应用面的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害信息,这些信息及其传播方式呈现出不可控性。对于长期接触网络,好奇心重,追求个性、崇尚独立与自由的现代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必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袭、感染,使其道德责任削弱、自由意识泛滥、法制观念淡薄,这也必将使网络条件下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面临挑战。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以人为本,推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学不能只重视学科专业的系统性,而忽视了人的完整性以及健全人性、人格的培养,要做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自己设计适合自己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要追求小型化、多样化、经常化,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种类的需要。这样,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全员的重视与参与,离不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要全员重视,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克服一切模糊观念。当前,教职工中的三种模糊认识必须澄清。一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认识不清,简单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办几块板报,挂几条标语,提几个口号,搞几次活动;二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清,简单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理解为装点门面、打扮生活、娱乐身心;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片面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或是领导的纯领导行为,或是党群部门的纯职能行为,或是少数人的纯特长行为,或是师生的纯业余行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必须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统筹工作,在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必须明确下列基本内容:一是发展目标及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水平期望及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二是价值观念及理想信念,要总结概括出反映学校办学理想及办学特色的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师魂、校魂;三是精神风貌,主要包括工作与学习态度,行为方式与作风,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四是校园物化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校纪校规基础设施;五是文化建设的途径、步骤、方法等实施手段。
3、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工作队伍必须正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工作队伍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其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的、交往最多的教师群体,其思想、言行对大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品、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
4、坚持整体构建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应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阵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及体育活动场所。一是凝炼校训、校歌。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作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奋斗目标的一种表达方式。校训要高度精炼、寓意深远,融汇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蕴涵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办学理念,同时又要强调修德修业。校歌则意义深远、催人奋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激励鼓舞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歌词内涵丰富,旋律优美,一经传唱,令人顿生使命感和自豪感。二是精心打造校史展馆。校史馆是校史资料收集、研究和利用展示的地方,是永久保管学校校史档案的基地,也是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三是创建高校“名人苑”。各校应在校园内创建本校“名人苑”,为已故的、在学校历史上有重大建树和学术造诣颇深的专家教授塑像,用以激励师生员工人奋发图强、立志报国。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内涵令莘莘学子肃然起敬。五是进一步优化网络、广播、橱窗、绿化带背景音乐等文化载体;六是制造永久性不锈钢制伟人及科学巨匠语录牌,精心选择制着幅名人名言灯柱牌匾,分布在校园醒目位置;七是大力促进教室、实验室文化建设,制作名人名言语录壁挂,安装到每一个教室,每个教研室和实验室都建有宣传专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用以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志存高远,立志成才,为把自已培养锻炼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探索、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更加系统化、多元化、科学化、人文化。最重要的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将会在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建广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理论学习。2007 (8)
2、王军。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学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3、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
4、王伟。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南海出版社。2005年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