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工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课程定位与改革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7 09:25:27 更新时间:2011-04-27 09:45:26
论技工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课程定位与改革
李昌玲
摘要: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师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关键词 技工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定位;课程改革
高级技工学校的工科类、管理类专业一般都开设高等数学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微分、积分和常微分方程。根据作者对山东省内高职院校的不完全调查,大概有过半的高职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缺乏良好的学习愿望,但我们通常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归咎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然而面对如此大比例的学生不能正常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这一事实,数学教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我们的教学是失败的。
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以此推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两年制学制,必然会压缩高等数学课程的课时,给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挑战。
在双重压力下,有必要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理念、目标、内容及实施进行反思,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数学课程的改革,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没有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一定是一场不彻底的、没有深度,因而,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的改革。
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数学课作为文化课,要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教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数学素质是一种文化素质,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往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操。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依然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
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的影响极其深远。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保持高等教育的教学层次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要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就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数学课程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数学教育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高职学生中存在大量的数学后进生,数学课程的普及性、大众性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数学教育要正视学生的现实,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全纳教育,重点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要开发适合于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学习材料,为来源多元化的学生搭建一个公共学习平台。
教师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改革是人的改革,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做什么和想什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所赖以成长的文化。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高职教育的任何改革,若不彻底,就必然导致新技巧适应旧规范,使改革流于形式甚至失败。
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教改的方向、质量和深度。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不良是制约教改的“瓶颈”,但是,改革不能等待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改革既依存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又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提供舞台。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单一学科为特征的知识结构,淡化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数学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数学建模教学能力的短期培训。
课堂是课程改革真正发生的地方。衡量课程改革的成败,最根本的是要看教室里发生的变化,即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课堂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基地,没有实践,再先进的理念也是灰色的。课堂也是产生改革新理念的母体,没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所有实践都是盲目的。教师要让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使经常缺课的学生走进教室,使心不在焉的学生精力集中,使愿意学习的学生思维灵动,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气勃勃、魅力四射的地方。课堂并非一定完美,但应追求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教师绘声绘色、神采奕奕、激情飞扬;学生认真思考、主动交流、积极探究。“在场”的第一要义是让教师的思维回到课堂,缺乏饱满精神世界的教师对课堂是一种危险,对改革的前景是一种危险。
任何一项课程改革都要历经启动、实施与制度化的漫长过程。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仅靠少数院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许多经验表明,校际合作是促进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文的初衷就是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职院校的校长推动校际之间的合作,组织数学教师、专家与教育管理者协同作战,联手攻关,努力实现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 [3]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