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探索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2011-05-01 13:21:28 更新时间:2011-05-01 13:53:27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探索
胡蓉蓉
[摘 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酒店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和业内人士意识到高职教育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和企业用人机制应该如何接轨,如何培养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的懂国际惯例,有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酒店人才,本文希望通过对“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探索,寻找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
[基金项目] 2007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选择在中国举行,国内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估计2010年上海酒店业人才缺口约在50万。上海酒店业最紧缺三种人才:一是中高级酒店管理人员;二是具有较强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人才;三是高技能型人才。因此,仅掌握酒店服务技能和懂得简单管理知识的高职学生是无法适应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
一、 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情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酒店业基层和中层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同酒店业已形成较大的关联度,立足于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日益突显。但目前在建设和改革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专业建设定位不准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有的院校教育形式仍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特色不明确。出现了要么倾向于本科教育,要么倾向于中职教育,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管理工作岗位上不如本科生,基层服务岗位上比不上中职生的尴尬局面。
(二)课程体系设置特色不明
第一有些院校课程设置还存在套用本科旅游专业的“三段式”的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没有体现在课程学习的始终。
第二,有些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中职教育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理论课程存在重复的现象,而在专业技能课方面甚至有倒挂的现象。在中职和高职职业资格证书上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
第三,不少院校还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必修课程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行业素质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足。
(三)实践教学观念不新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规模小,设施设备不足,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习基地从统计数据上看不错,但校企进行深度合作,企业长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的不多,甚至学生名义上在校外进行专业实习,实际做的却是志愿者就能做的临时性打杂工作,不能保证实训质量。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只是简单的相加,有过酒店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酒店对员工的培养实践和理论一般是同步进行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应该如同两条缠绕的线,共同拧成一股绳,将理论与实践经验融合在一起,学生才有职业发展能力。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阶段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具有研究型特点,中职则带有就业方向的基层性、培养要求的技术性的特点。作为中职教育的延续,高职教育更应强调由服务层向管理层的渗透能力,应在掌握初级服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技能训练的层次,注重理论知识层次的深入性和横向的开阔性。
因此笔者认为将高等职业教育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懂国际惯例,有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应该是恰当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就是以经营管理酒店企业为职业,运用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酒店企业或一个部门开展经营管理,并且取得工作绩效的管理者。
三、“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是三年,“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实施在时间标度上以三年为一个完整的实施单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体验阶段、发展阶段、实习阶段。
(一)第一阶段——体验阶段
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l6周的酒店基本锻炼,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洁、食堂服务、大堂清洁等等。酒店业需要从基层做起,学生心理落差会很大,但是在酒店业,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将成为决定你是否能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因此体验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训练学生品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目前,在校生大都为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吃苦耐劳较差,普遍缺乏与社会的深入接触,这对于个体社会心理的成熟以及其它社会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出现了一些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体验阶段补上了社会的一课,让学生了解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状况,锻炼了基础服务技能,培养了服务业从业人员应具有的理念和意识,是“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第一学年下学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回到课堂和实训室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提升。经过第一阶段的体验,学生对于酒店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体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去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提升,更易让高职学生接受,提升学习效果。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我们要打破原有的理论实践简单相加的模式,同时增加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上所述,笔者对“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课程体系提出一个框架,即两个模块:
模块一——职业技能培训:酒店职业技能课程全部在实训室完成,打破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分开的现状,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包括餐厅技能培训、前厅技能培训、客房技能培训、信息技术训练、礼仪训练、饭店情景英语训练等等,是“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课程的基础,使学生的酒店职业技能得到提升。
模块二——管理技能培养: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包括饭店管理概论、餐厅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理论性较强,教材内容重复。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偏理论的管理内容教学方法不符要求,应该是管理“技能”的培养。管理技能培养模块下包括以下几个小模块:酒店管理知识、领导力培养、沟通与协调训练、团队合作、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是“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课程的核心,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阶段——实习阶段
最后学生进入为期六个月的专业实习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与企业需求进行专业实习,根据个人意愿、能力及平时表现安排合理的岗位进行培养。并为每个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实习环节,积极将学生带进酒店,加强专业实习管理,提高专业实习时间,但存在的问题也仍然很多。如学生实习意识淡薄,学校对实习管理不严,接受实习的单位功利性太强等等。
这方面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帮助,作为学校和酒店的中间人,建立多层次的,稳定的校外酒店实习基地,给予优惠政策,可为提高实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0年世博会期间预计酒店人才缺口50万[N].东方早报,2008-12-14.
[2]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2):94—96.
[3]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 78-80.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