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模式如何实现
所属栏目:化学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5 15:51:34 更新时间:2016-10-26 08:36:4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学习已经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平板、手机就行教学,很多高校校园内已经全部覆盖,下面小编介绍一篇优秀的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在基于泛在学习的有机化学教学中,以互联网“微时代”下的微信、微课等信息分享、自我表达方式为媒介,构建并实施“创境设疑,自主预习-在线测试,建构新知-汇报分享,体验成功-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泛在学习;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1泛在学习概述
1.1泛在学习的定义
泛在学习又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泛在计算技术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获得的科技工具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5A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Anything)学习[3]。
1.2泛在学习的教学优势
泛在学习具有泛在性、移动性、易获取性、交互性、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教学资源广阔性泛在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电子书、动画、课件、录像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2.2终端形态多样性泛在学习所使用的终端主要有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DV等)、台式机和嵌入式设备[4](如博物馆、科技馆中的嵌入式计算机)等,学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工具,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1.2.3交流平台多渠道泛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Moodle论坛、QQ群、邮箱、微信、易信、微博作为信息沟通平台,强化了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网络间的交流反馈,将学习行为从校园带到整个社会,从真实生活带入到无线的智能空间,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2.4共享资源丰富性网络信息传输的跨时空性实现了资源共享,位于Internet上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如微课、精品课网站、慕课等)、网络教学机构(如远程教育等)及个人主页资源等,为网络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共享服务,使学习者可以及时随处获取丰富、便捷的泛在学习资源。
2泛在学习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有机化学是药学类、医学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与药学、医学及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该课程以无机化学为先导,为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对从事药物生产和药学服务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化学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差、学习意志不强的高职高专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已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厌学现象比较严重。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将泛在学习模式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主要包括4个教学环节:创境设疑,自主预习;在线测试,建构新知;汇报分享,体验成功;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现就以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酚为例,说明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2.1创境设疑,自主预习
有人说,让一个人随时随地玩,很容易实现,而让一个人随时随地学习,是很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2.1.1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于课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符合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电子版校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课程PPT、习题作业、单元测试及教学微课等。微课具有可重复性、可暂停、可循环播放、不受教学进度约束、便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5],是一种适用于泛在学习的教学资源,其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酚这节课,教师将涉及其化学性质的实验部分与自学提示问题一起制成7min左右的教学微课,用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涉及的问题有:①醇和酚都含有羟基,如何从结构上分析其性质上的异同?②为什么苯酚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乙醇不能?③如何解释苯酚的水溶液浑浊,加入氢氧化钠变澄清?④苯与苯酚都能与溴反应,二者有何差异?⑤如何鉴别酚类物质?⑥酚类物质在药学方面有哪些应用?如何存放酚类物质?⑦查看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利用酚的性质说明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2.1.2微信的互动交流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可以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随时随地学习的一种新型交互平台[6]。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乐于用手机微信看网页、视频的习惯,课前将有预习指导作用的微课及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链接,通过微信群向学生发布。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对视频和网页进行关注,根据微课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完成自主预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将预习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务必于课前通过微信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掌握了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最想解决的问题。2.1.3布置讲解任务教师将学习兴趣相投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轮流分摊课前讲解任务。如酚这节课,学习小组需要收集食品、药品或保健品中含有酚结构的物质,其中2人负责将它们的名称、结构、疗效、适用症状、临床案例等,制作成生动的PPT,1人负责课上讲解,1人负责回答疑问。为保障学习任务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PPT及讲解内容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2在线测试,建构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和发现,可以有效地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为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小段,然后转化为学习任务,即碎片化过程。如将酚这节内容分解为8个任务:酚的分类和命名;酚的物理性质;酚的结构;酚的酸性;酚的显色反应;酚的氧化反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每个学习任务既有教师设置的问题,也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学习分享,及时消化教学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向学生发送关于本节内容的单元测试卷,试题的内容按照教学中的知识点顺序展开,试题的类型涵盖选择题、名词解释、反应方程式、简答题等。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完成测试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构建新知,及时了解自己知识的不足,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毅力。
2.3汇报分享,体验成功
在学生自主探索、在线测试、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在全班汇报讲解PPT。分享的内容有:①感康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它可以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流鼻涕等症状;②天然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具有美容养颜、抗氧化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预防冠心病等多种症状;③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花生、桑葚等植物,具有强效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症状;④芹菜素化学名称为4',5,7-三羟基黄酮,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洋甘菊等植物中,具有降血压、治疗各种炎症、抗氧化、镇静、安神、抑制致癌物质的致癌活性等。每个学习小组汇报完毕,其他组提问、打分和评价,各组学生的表现将记入平时成绩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亲自参与过程、选择内容、探索疑难、自我检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机械地听转变为自觉地思考与探索[7],课堂教学呈现出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氛围。
2.4互动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教师将适合泛在学习的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通过微信的群发功能推送给学生,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的浏览软件可以随时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浏览,对所学知识及时反思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研讨、辅导答疑、在线指导、作业发布等服务,使他们的学习疑惑能够在师生间得以及时的沟通和交流[8]。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自主搜索选择的学习内容、收获、感悟等分享到个人微信朋友圈中,通过回复、点赞和评价功能进行师生、生生评价,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成。
3实施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泛在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利用信息手段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能够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培养和维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他们能够利用泛在学习资源,亲身体验、探究有关化学原理和规律的乐趣。但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学生的自我控制力,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克服。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整体安排,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互动交流,更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微信公众平台为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资源环境,而这不仅需要终端设施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多种方式互联网的全覆盖支持,更需要管理者对平台的精细加工和维护,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其中。互联网泛在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不能只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并能有效利用泛网。总之,泛在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目标是创建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泛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资源环境,尽管其实施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及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云,李盛聪.近年我国泛在学习文献的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5):36
下面小编介绍一篇优秀教学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决定创办,1983年创刊。20多年来,学报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开展学术讨论、反映研究成果、交流教育信息、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以其工程应用性、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深受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