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学科思路
所属栏目:化学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03 10:25:18 更新时间:2019-09-03 10:25:18
摘 要:中学生的化学课程是接触化学学科的起点。就课程本身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应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掌握和应用新知识的成就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建构学科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科思路;探究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是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能够强化学生化学思维与探究创新的能力。尤其是新课标提出后,要求化学学科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技能培养,更需要注重情感等教学目标快速实现,促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三观,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接班人。但影响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教师专业水平与课时等因素。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路,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还需加强教学方法与观念改革,将教学目的贯穿教学全程,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快速实现教学目标[1]。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任务及特点
化学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化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在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世界观注重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理解物质变化规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学习基本的科研方法。
初中化学涉及内容广泛,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意义重大。一是科学研究。实现化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用科学思维看待世界。初中化学学科的实践性较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更容易直观理解化学反应与改变,以此全面认识物质。同时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够加深对实验方法与流程的掌握,通过反思与讨论,能够得出规律性结论,对实验结果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入,对科学研究方式与学科知识灵活运用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身边化学物质。教师宏观介绍物质微粒等知识,可提高化学学科与生活的关联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成分和转换; 第三个内容是化学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进步,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进步带来的便利,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二、学生学科思路的形成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形成化学思路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整合课本资源、加大学科思路培养力度意义重大。学科思路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质点观物质组成:认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组成;了解简单物质、混合物、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基本概念;了解微观粒子的存在模式和转化模式;了解化合物中不同原子的组合方式;使用元素符号;写出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化学反应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由于分子的变化,所以它是一种形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结合,不同的分子在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的学习,学生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常见的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所产生的能量变化。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由于缺乏最先进的化学仪器和足够的化学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智力水平并不具备学习先进化学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从教学实践经验中可以发现,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科思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自己明确的想法,知道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什么。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中学考试中越来越接近,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
学生不仅要强化主人翁意识,更需要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实现思维自然过渡。教师应当转变职责理念,转换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等性格特征,通过直观化讲解知识,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给学生表现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莉娜.初中化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科教学内容价值和功能的分析与把握——从“分子”一课的教学想到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 王颖.立足教材,改进教法——浅谈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J].学周刊,2015(1).
[3] 孙成林,李焱.中考试题的命制对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7(4).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学科思路相关参考初中化学新课程如何教学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