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期刊咨询网
首页
SCI论文
SCOPUS
SCI期刊
EI源刊/会议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
技巧指导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戏剧论文
戏剧论文
戏曲身段课程中的示范教学浅谈
2020-07-09
戏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大量的戏曲理论和实践技巧,促使学生担当起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的责任,培育出大量优秀戏曲人才,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戏曲身段课程是戏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戏曲学习成效密切相关。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戏曲身段,提
谈戏曲服装设计守正创新
2020-07-01
龚和德先生讲:一部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可以说是主要人物的造型史,而戏曲服饰是戏曲人物造型的主要手段。它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的共性又独具个性,与化妆、道具、灯光等舞台要素共同构建成舞台美术体系,服务于戏曲表演,发挥揭示主题、刻画人物,增强艺术感
戏曲打击乐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2020-06-20
当代社会人们对于多种传统艺术形式都表现了高度认同,但时代在不断进步,戏曲打击乐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顺应发展,不能故步自封,积极创新、改革现有形式,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同时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有
评剧表演艺术形式新变化分析
2020-05-27
在针对评剧表演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同时,往往还需要寻求创新发展道路,以求更好推动评剧表演艺术的延续,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尤其是需要结合当前人民大众的审美变化进行创新,促使其新变化能够进一步体现传承价值。 一、评剧表演艺术形式 评剧是我国
实景历史舞剧著作权保护研究
2018-11-10
实景历史舞剧一般包含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创作元素,是众多创作主体集体智力劳动的成果,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但却难以归属于现行法律确定的作品类型。当前可以借鉴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原则或者采用约定优先的原则来确定其著作权归属。该类型舞剧著作权的
浅析传统舞台布景艺术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2018-11-06
文章从传统舞台布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规律入手,探究传统戏剧中舞台布景的表现形式及审美内涵,浅析传统舞台布景在空间、构图、色彩、道具等方面与动画创作的联系,以及在动画创作中对氛围制造、情节推动、形象塑造所起到的促进性作用,并为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思
正确地评估中国话剧以及戏曲和话剧的关系
2018-11-01
在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之际,傅谨同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以下简称《戏剧史》)出版了。2017年6月9日的《北京青年报》就《戏剧史》对傅谨进行了专访,发表了《20世纪中国戏剧,我们弄错了太多》(以下简称《专访》)。本文所要讨论的不是对《戏剧史》的整体
双元思维演绎戏剧最美曲线——话剧《张謇》
2018-10-18
在2018年紫金文化艺术节上演的《张謇》,是南通市和省文化厅联手倾力打造的一部大戏,该剧从张謇七十大寿巧妙切入,塑造了一位“以一人救一国、以一人敌一国”“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的近代民族工业先驱的形象。
教育戏剧在语言类教学中的研究进展及我国存
2018-10-16
教育戏剧源于英国,盛行于美国,后在我国港台地区得以进一步推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戏剧一直占据一席之地,却因为戏剧本身所特有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以及表现方式,戏剧在语言类课堂中的推广举步维艰。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对国内外教育戏剧领域
古代传统戏曲传承与保护探研
2018-10-11
古代传统戏曲是我国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戏曲在传承中出现惧怕创新、违背艺术规律等问题,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因此,从古代传统戏曲在传承中的问题入手研究,通过结合现代文化背景、开放心态、创新思维等策
129 条记录 4/13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期刊
更多 »
社会南大核心期刊
《社会》(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简称CJS)(双月刊)1981年创刊,上海大学主办,是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社会学学科后最早创办的社会学专业期刊。《社会》自2005年改版以来,秉承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并重、社会关怀与学术探索结合的办刊方向,关注中国社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农业科技论文
期刊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季刊)创刊于1957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茶叶、蚕桑、园艺、植保、农业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农业经济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原名《衡阳师专学报》)创办于1980年,1987年获中国标准刊号(CN43-1453/Z,ISSN1673-0313),大16开本,144页码,双月刊,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
回到顶部